中國寧波網訊 晚清中國海關由外國人管理,除了征稅以外,海關洋員還從事哪些工作?《龍廷洋大臣:海關稅務司包臘父子與近代中國(1863-1923)》中文版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民說出版的海關洋員傳記叢書之一。前日,叢書主編、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李愛麗在三聯書店·筑蹊生活小劇場和讀者分享了包臘父子在寧波的軼事,以及洋大臣的多重身份。
李愛麗說,英國人掌控了晚清中國海關,包臘和兒子包羅是這些“洋大臣”中的佼佼者,他們傳奇的一生,折射了近代中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社會人文風貌等的真實一面。包臘于1867年至1870年在寧波浙海關稅務司工作,和其子包羅親歷了近代中國諸多重大歷史事件,了解他們意味著對歷史的重新梳理。
海關洋員除了征稅工作,還做了哪些事呢?李愛麗說,海事也是海關洋員從事的工作之一。當時中國沿海地區助航設施不多,海關洋員在1880年前后修建了幾十座新式燈塔。他們還代表清政府參加在歐美舉行的世博會,包臘1873年代表中國參加維也納世界博覽會,當時有寧波和上海等10多個城市參加。而在1880年德國柏林國際漁業博覽會上,寧波的海產品如墨魚、鲞、魚翅、海參,以及泥船、各種漁網,捕蝦的、裝魚的簍,還有冰廠的模型等進行了展出,把寧波的漁業情況向世界進行了介紹。李愛麗說:“冰廠在《龍廷洋大臣》一書中也有提及,文中譯作冰房,還注明了儲冰量需要夠用三年,因為擔心下一年冬天暖,儲不上冰。”
李愛麗介紹,這些海關洋員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他們鉆研中國文化、語言、民間信仰、礦產、地形等,把對中國各方面的研究寫成文章,發表在上海、香港的期刊上,他們是漢學家、研究中國的博物學家、錢幣收藏者,“他們成了今天各地歷史愛好者、高校歷史學者關注的對象,他們的傳記、書信、日記等是我們了解近代中外關系、中外交流的史料。如英國人鄧羅翻譯了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德國人穆麟德還寫過《寧波方言音節》等。”(寧波日報記者陳青通訊員陳英浩)
省政協社法委調研組來我市開展專題調研
經開區召開鄉鎮“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推進會
市城管執法局召開黨組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
海州區市政工程管理二處疏通下水管道
南京市啟動面向大學生六大服務計劃
《龍廷洋大臣》分享會在三聯書店舉行
株洲至長沙,城鐵車次增至23對
2018年4條地鐵將開工建設
三亞烏魯木齊旅游協會加強戰略合作
市發展改革委夯實整改主體責任 扎實抓好整改工作
申請轉入公辦學校學生連續大幅增加端州入戶新政后學位日趨緊張
北京朝陽東北部將新增40萬平方米濕地
安平開展“小小講解員”進基層系列活動
上林警方抓獲涉賭人員150余人
高清:任時光飛逝 感受新老照片里青島的變與不變
富錦市領導到興隆崗鎮督查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我市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發展
江西省將開展大中小學陽光體育競賽
寧波30歲小伙眼"出血" 因為接連3天…戴眼鏡的人都要注意
爭分奪秒,深夜排除路面水坑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