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聞網通訊員?李榮報?陳仁寶
德保縣委書記石永超到那甲鎮檢查指導桑蠶產業。
????“產業是農村長遠發展之基,也是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依托。只有產業支撐,才能從源頭上解決貧困問題、拔掉‘窮根’,我們要因地制宜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人口穩定脫貧,提高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效。”德保縣委書記石永超說。
????近年來,德保縣始終把特色產業助農增收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中,依托山區資源,發揮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柑橘、山楂、桑蠶、八角、生豬、貓豆、甘蔗、烤煙、牛羊草食動物等“5+n”特色產業,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條靠山脫貧、靠山致富的產業扶貧之路。
加大甘蔗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種養結合??破解發展瓶頸
????該縣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制定《德保縣產業扶貧工作方案》,規范全縣產業扶貧工作。重點推進柑橘、山楂、桑蠶、八角、生豬等產業,突出抓好貓豆、甘蔗、烤煙、牛羊草食動物、以及林下養雞、蛋雞、水面養魚等特色產業,確保有勞動力在家的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以上產業發展。截止目前,該縣共有桑園面積5.18萬畝(新種桑園2.33萬畝),覆蓋1220戶貧困戶;柑橘總面積達10萬畝(新種柑橘1.1萬畝),覆蓋705戶貧困戶;山楂總面積達6.88萬畝(新種山楂0.83萬畝),覆蓋2470戶貧困戶;甘蔗種植面積3.62萬畝,產量14.24萬噸,產值7120萬元。其中種蔗貧困戶776戶,面積3880畝,產量1.5萬噸,產值750萬元,戶均收入9600元。種植烤煙面積達1.86萬畝,種植烤煙1080戶,其中有168戶貧困戶種植烤煙,760戶煙農捆綁1359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時,推進八角、油茶產業發展,該縣八角果林總面積達13.9萬畝,覆蓋2478戶貧困戶。
種桑養蠶成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大小結合??激活發展潛力
????在引導和扶持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產業的同時,加大示范區、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等的建設,捆綁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進一步解決貧困群眾無產業、產業發展困難等突出問題。通過利用“兩廣”對口協作幫扶的有利時機,推進粵桂扶貧項目的規劃建設。累計投入1400萬元發展粵桂扶貧柑橘示范園(都安健茂)項目、粵桂扶貧桑蠶產業示范園(一區三園,三園包括燕峒鄉那布園、馬隘鎮排留園、足榮鎮隴翁園)項目、德保生態臍橙(燕峒巴龍)示范項目等5個基地。發展種植柑橘3000畝,帶動周邊貧困戶298戶直接受益;發展桑蠶產業,桑苗種植4200畝,帶動貧困戶140戶;發展生態臍橙1000畝,帶動貧困戶200戶。推進14個預脫貧貧困村16個養殖小區建設。已建設完成并引進母豬進行正常飼養的養殖小區11個。通過建設養殖小區促使養殖產業在貧困村形成規模,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和實現產業覆蓋雙達標。以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發展,縣財政拿出570萬元,對14個2017年預脫貧村和5個2016年出列村撥付每個村30萬元作為發展扶持資金。成立22個便民服務公司,促推村集體經濟發展。貧困戶通過采取土地、資金、勞務等方式入股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進一步助推貧困戶產業脫貧致富。
肉牛養殖規模化發展顯成效。
????長短結合??提升發展模式
????該縣堅持長短結合、以短促長、點面兼顧發展產業,即側重“短平快”產業的穩步開展,又推進“長穩遠”產業的扎實推進,即抓好貧困戶這個“點”的發展,又注重村和縣這個“面”的整體打造,解決貧困戶能夠持續收入的問題。抓好產業發展規劃,制定了《德保縣產業扶持到戶資金實施方案》,對產業覆蓋、收入測算“雙達標”的預脫貧戶,采取以獎代補(即先建后補)的方式,對產業覆蓋、收入測算未達標的預脫貧戶,采取扶持資金前置(即先補后建)的方式,按貧困戶每戶2000元的標準,將資金劃撥到各鄉(鎮)賬戶,由幫扶責任人指導貧困戶實施產業發展,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注重產業發展長短結合。針對短期收入問題,重點推進桑蠶、養豬、養雞等年內可實現經濟效益的產業項目,在貧困戶原有的產業基礎上,引導和扶持適度擴大發展規模,實現貧困戶更快增收。針對長期收入問題,通過政府扶持果苗引導貧困戶種植柑橘類、山楂、芒果等實現持續增收的產業。同時,抓好示范區建設捆綁貧困戶發展產業,促進貧困戶有產業覆蓋并能實現長期收入問題。
德保臍橙成促農增收產業。
????多業結合??拓寬增收渠道
????在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加大力度推進旅游扶貧、電商扶貧等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著力解決貧困戶缺少增收渠道的問題。抓好旅游扶貧產業發展。通過實施旅游企業就業幫扶脫貧一批、扶貧村屯旅游開發幫扶脫貧一批等“五個一批”旅游脫貧工程,強力推進旅游扶貧工作。截止目前,有606戶貧困戶2318名貧困人口受益。抓好電商扶貧產業發展。目前全縣建立了67個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并已投入運營,農村淘寶服務站已覆蓋全縣12個鄉鎮,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阿里巴巴農村淘寶67個村級服務站網絡交易額達1037.46萬元,帶動當地群眾就業人數412人。抓好公益性崗位增加收入工作。主要是安排貧困戶家里還有勞動力的人員從事村級保潔員、河道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崗位,共落實1000名的鄉村保潔員名額和1000名生態護林員。抓好飛地產業受惠人口的落實。與實施飛地項目的企業、合作社簽訂協議,分解實施飛地產業捆綁貧困戶的任務數,對無產業、無勞力、收入低貧困戶安排參與飛地產業,該縣落實638戶貧困戶參與飛地產業。
新建改建學校促優質教育惠民
高考有變化 考生進考場要“刷臉”不得提前交卷
徽州區召開市三水廠工程協調工作會
平安中國“微”比賽結果公布 我市4件作品脫穎而出
銅山區:迅速落實水利工地揚塵管控各項措施
德保:精準實施“五+N”特色產業 催開群眾“致富花”
家里頂梁柱患白血病 恩施小伙盼您伸援手
長沙招錄300名政府專職消防員 有兩種職位
【工匠精神】吳增威車間里的“點子王”
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雙隨機一公開” 實施細則
開學首日 鹽田區領導分組視察轄區中小學校開學情況
“我有駕照,花錢買的!”這個魯B車主實在太“耿直”了!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我市大學生上街傳播馬克思主義
市婦聯開展《憲法》專題學習會
王俠來延調研退耕還林和供銷社綜合改革工作
孕婦臨產前被家暴 多部門聯動護航
市農廣校組織中級職業農民赴甘肅慶城參觀學習
輝南縣全面實施鄉村經濟振興戰略(上)
富徽公司積極推動中儲糧項目開工建設
上半年全市農業經濟呈高質量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