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名普通工人到石化車間班組負責人;從普通一兵到技術能手,他堅持學習專業理論和業務知識,發揚“釘釘子”精神,全身心地專注于每一臺機器設備、甚至每一個細小的電氣元件,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題,走出了一條精益求精的專業技能成長道路。他就是鞍鋼民企集團無縫鋼管廠石化車間班長吳增威。
吳增威畢業于鞍鋼職校電氣專業。在校期間,吳增威克服身有殘疾的困難,刻苦學習,專業技能過硬,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7年,年僅19歲的吳增威成為鞍鋼民企無縫鋼管廠的一名工人。由于踏實肯干、肯于鉆研,尤其是善于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通過崗位實踐掌握了各種生產操作技術,僅用六、七個月的時間就能在崗位上獨立操作。
1988年,吳增威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正趕上鞍鋼民企無縫鋼管廠搬遷。對于企業來說,搬遷相當于重建一個新廠,所有的電氣配線都要從頭開始,加之技術人員少,這對年輕的吳增威來說既是技術與能力的挑戰,又是一個絕佳的鍛煉機會。因為安裝任務緊,廠領導安排他和另一位師傅各帶領一組人員分頭工作,他們克服重重技術難關,邊安裝調試邊組織生產,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為新廠的全面重建作出貢獻。
廠內各處電氣設備運轉狀況,吳增威都裝在自己心里,他幾十年如一日保持著對注塑機、數控車床等主要機器設備定期檢查、精心維護保養的好習慣,保證了企業機器設備的正常運行。他還利用業余時間,自學了大量電氣專業檢修知識。幾經磨練,吳增威練就了一身技術絕活:改造更新廢舊電子元件,改進升級落后的機器設備,編制注塑機等專業設備的程序……
除了練就一身過硬的專業技能外,吳增威沒事就愛搞些小發明小創造,他是企業里有名的“點子王”。帶鋸床是企業使用多年的老設備,完全由人工操作運料,勞動強度大,耗時耗力。吳增威和他帶領的攻關小組對該設備進行了改造,攻克了“人工操作”難題,在原有基礎上,巧妙加裝了一臺電機和拖輥,經反復測試改進,改造后的設備加工質量好、效率高,相比過去人工運料,效率提高8倍以上。同時勞動量大幅減少,僅一人即可實現全程操作,徹底解決了過去人手不夠的難題。壓力剪板機也是企業一臺老舊的半自動化設備,同樣需要大量人工輔助操作,經過反復觀察研究,吳增威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改造方案,即加裝電磁鐵和接觸器等電器元件,由原來半自動化轉變成全自動化,生產效率大幅提高。這些小革新不僅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而且大幅提高了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為企業節約了大量資金,得到廠領導和全廠職工的一致好評。
吳增威深知“一木難成林”的道理,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他還將自己的經驗與同事一起分享,共同提高。尤其是在企業倡導的“師帶徒”活動中,吳增威先后與三名年輕技工結成對子,耐心傳授自己的工作經驗,這三人后來也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
在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中,吳增威參加了北京語言大學網絡教育學院的學習,并于2013年完成全部學業。他利用學到的知識為企業發展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也因此,吳增威連續多年被授予民企集團“先進員工”。2015年,吳增威憑借著自己的業務專長成為鞍鋼民企集團“技能人才庫”中的一員。
首席記者 程云鶴
平安中國“微”比賽結果公布 我市4件作品脫穎而出
銅山區:迅速落實水利工地揚塵管控各項措施
德保:精準實施“五+N”特色產業 催開群眾“致富花”
家里頂梁柱患白血病 恩施小伙盼您伸援手
長沙招錄300名政府專職消防員 有兩種職位
【工匠精神】吳增威車間里的“點子王”
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雙隨機一公開” 實施細則
中共佛山市委 佛山市人民政府關于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慰問信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龍巖市委員會提案委員會關于五屆二次會議提案初審情況的報告
東城區區商務委與區文聯跨界合作共同推進京交會展演工作
市婦聯開展《憲法》專題學習會
王俠來延調研退耕還林和供銷社綜合改革工作
孕婦臨產前被家暴 多部門聯動護航
市農廣校組織中級職業農民赴甘肅慶城參觀學習
輝南縣全面實施鄉村經濟振興戰略(上)
富徽公司積極推動中儲糧項目開工建設
上半年全市農業經濟呈高質量發展態勢
堅定理想勇于奮斗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臺階
奉賢區環保局全面完成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
夫妻為何“共苦”易“同甘”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