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農委昨天(1月23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全市計劃總投資24億元,到2020年,對16.11萬畝養殖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全力打造沿太湖、陽澄湖現代漁業生態示范園區,建成一批生態養殖示范區、循環種養試驗區、融合發展先進區,努力讓蘇州率先成為全國生態漁業發展標桿。
“百萬畝特色水產”是全市農業“四個百萬畝”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全市緊抓城鄉一體化發展有利契機,通過推進現代漁業建設,先后建成了1個國家級農業(漁業)示范園區、3個省級現代漁業產業園區、4個省級現代漁業精品園,生產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產業發展形態進一步優化,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漁業已成為全市農業種養業中較具發展活力的優勢產業,農民得益較多的致富產業。
池塘養殖是我市水產養殖的主體,目前全市水產養殖面積93.69萬畝,其中池塘養殖面積45.52萬畝,現有標準化養殖池塘10.36萬畝。我市已逐步形成了沿太湖、陽澄湖周邊地區以河蟹、青蝦為主導養殖品種的兩大池塘養殖集中區。為進一步推動漁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契合,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產業自身功能定位相匹配,市政府日前出臺了《蘇州市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實施意見》。
根據該《實施意見》,全市計劃到2020年,對全市16.11萬畝養殖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其中,2019年底前,太湖沿岸三公里內完成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6.84萬畝,無法實現養殖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的,全面推進清理清退,實現退塘還湖或退塘還田;陽澄湖周邊地區2017年至2018年實施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2.16萬畝,無法實現養殖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的,加快推進整治。
記者了解到,我市將以養殖尾水達標排放為核心,以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質量效益型為發展主線,按照生產與生態、質量與效益、安全與發展并重的原則,全面實施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推動我市水產養殖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品牌化發展,構建生態、資源、產業、富民統籌協調的蘇州現代漁業新格局。
昨天,市農委漁業處處長譚建林表示,根據養殖品種和養殖產量的不同,改造后的養殖池塘,將按占養殖區域面積8%至20%比例進行凈化區配置。凈化區綜合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水處理技術,對養殖尾水進行集中、分級凈化處理。與此同時,生活區、管理區、尾水凈化區及道路兩側等合適區域,將按照“珍貴化、彩色化、效益化”綠化要求,提倡種植鄉土樹種和花卉,打造蘇州美麗漁業風光。
《實施意見》要求,強化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明確屬地管理責任人和管理職責,加大維護投入,保障建成的標準化養殖池塘、管理用房等生產設施的后續維護以及凈化區正常運行維護。記者了解到,養殖過程中,將每月對漁區功能區水質進行監測,水源地、養殖池塘、凈化區至少設置一個有代表性的水質監測點位。養殖尾水經凈化處理后循環使用,減少排放量,必須排放的養殖尾水經過凈化,達到《太湖流域池塘養殖水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出。
市民專享低折機票 “提前購”機票優惠桂林航空花樣慶生“兩周歲”
何世恰會見廣西北部灣銀行客人
關于“小散亂污”冶煉企業整改
市園林局溫馨提示
廣府廟會首試青年喜劇節 薈萃南北“笑林高手”
到2020年蘇州市將打造16.11萬畝養殖池塘
周仲明主持召開市委十四屆三十六次常委會議
市政協視察數字經濟發展情況
湖南省模范共產黨員肖大恒: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我市開展“全國交通安全日”宣傳活動
衡水市組織部長會議召開
大足:開創基層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新局面
道縣全面開展無證無照餐飲經營專項治理工作
副省長霍金花到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洛陽片區調研
中科院專家“把脈”玉環甲殼素產業
金壇東城街道:職工線上提要求 工會線下馬上辦
皓月當空萬家團圓 盛世如歌千里嬋娟
雄鷹振翅入云端——國家科技進步獎花落多氟多背后的故事
前4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財政總收入530.4億元 增長13.7%
葛建榮深入鳳凰湖社區督查調研文明城市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