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每日應進行至少累計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1月30日下午,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牽頭,上海體育學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臨床指南制作與評價中心共同制作完成的國內首部《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正式發布。
近30年來我國青少年營養和發育水平不斷提高,但青少年部分體能素質指標卻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肥胖、視力不良比例居高不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黨委書記江帆說,縱觀全球多個國家,針對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指南并不少見,但我國之前尚無兒童身體活動指南。
“中國版”兒童青少年活動指南主要目標人群為健康的6歲至17歲兒童青少年,在國內首次提出“中國兒童青少年每天身體活動”推薦量。指南充分參考國際28個指南意見后,推薦兒童青少年每天應進行至少累計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指南還強調久坐行為問題,專家解釋,即使達到每天推薦的60分鐘中高強度身體活動量,如每天仍有久坐行為,還是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指南特別建議,兒童青少年每日屏幕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減少持續久坐,課間休息應適當活動。
需要強調的是,許多家長都有“學業功課與身體鍛煉難兩全”的認知誤區,對此,“中國版”兒童青少年活動指南指出,身體活動有益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認知發展和學業成績提高。根據2014年上海針對17000多名小學生開展的調查顯示,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時間,與兒童心理健康有獨立正向相關關系。與每天參加1至2個小時中高強度身體活動的學生相比,活動時間低于1個小時的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為前者的1.37倍。綜合國際26項研究數據分析顯示,增加課內外身體活動,可提高學習成績,尤其是數學和閱讀的技能。
周口市開展憲法學習宣傳活動
1703所幼兒園為幼兒提供學前教育 深圳將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羅口社區組織黨員外出學習參觀愛國教育基地
市區公園管理中心回應:系撒石灰和藻菌防治藍藻
鄧世昌紀念館保養維護將閉館半年
增加課內外身體活動可提高數學閱讀技能 首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發布
關于天臺縣2011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結果的通報
東麗區加強土地管理工作
大同李汪澗發現現代人類起源重要節點
含山縣城投公司組織華陽西路青崗河橋工程經濟技術評審
市人社局駐麻子村第一書記順利完成交接工作
[簡陽市]第十八期“東進大講堂”:新型城鎮化與城市發展轉型
從“靠山吃山”到民宿旅游
市衛生計生局周津明副局長率隊督導新會區古井鎮創文工作
凌晨撞人致死駕車離開 半小時后自首仍屬肇事逃逸
蘇州調研藍藻防控與太湖應急度夏工作
農村能源建設扶貧專項:化“腐朽”為神奇實現沼氣與循環農業融合發展
山東首個微納衛星在煙臺研制 將形成“智能”衛星網絡
磐石:培育綠色優質稻米打造電商品牌
武漢出臺民辦培訓機構管理辦法 禁止培訓機構面向小學生舉辦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