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九大對今后經濟工作提出的重要指針,是推動開發區向現代產業園區轉型的內涵要求,也是海陵工業園區作為主城區經濟發展主陣地應有的責任擔當。海陵工業園區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市委五屆四次全會和區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決策部署,牢固樹立“項目為王、創新為本、改革為先、民生為重”的工作理念,注重系統化思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著力用“首位度”衡量項目、用“含金量”檢驗項目、用“獲得感”評估項目、用“精氣神”保障項目,確保2018年在省級開發園區中,位次繼續前移,進入全省前25強,努力為建設新時代“強富美高”新海陵奉獻園區力量。
強化優質項目招引,厚植核心競爭力
海陵工業園區寸土寸金,發展空間不足的現狀倒逼我們既要推進“項目大突破”,更要注重“突破好項目”。2018年,我們將圍繞海陵區“1+3+N”產業體系,按照生產力布局和產業空間規劃,立足新能源、新材料和文化創意等優勢特色產業,創新招商模式、調優招商方式,組織實施精準靶向招商、資本撬動招商、口碑以商引商,系統謀劃、招引落戶一批建鏈、補鏈、強鏈、擴鏈的龍頭型、科技型、高成長型優質項目,著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確保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0個、新開工重大項目25個、新竣工重大項目15個,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在培育“增量”的同時,注重“存量”挖潛。加快推進中冶納米新材料、HIT異質結太陽能光伏、AHI儲能電池、明美動力電池2期等重大項目和中德產業園、中節能環保產業園2期等園中園開工建設。支持樂葉光伏、樂金電子、悍威汽車等龍頭企業加大研發生產力度、做大做強核心業務,確保全年開票銷售超250億元,增幅繼續領跑全區。
突出創新要素集聚,培育發展新動能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系統化思維打好“組合拳”,下好“先手棋”。用足用好全市“1+4”創新政策,全面提升區域創新資源承載力,著力打造集聚各類創新要素資源的“強磁場”。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園內企業加快科技研發,支持其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加快科技成果承接轉化。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協同創新、中科院系統的院地合作、國防科工系統的軍民融合,鼓勵企業與大院大所共建院士工作站、科技研發中心,促進更多科研技術、科技成果到園區落地轉化、實現產業化。支持創新載體加快建設。大力發展各類孵化器、育成中心,引導建立“創投+孵化+服務”的發展模式。推動園區向產城融合的新城區、創新資源的集聚地、涵養產業的生態圈轉變,努力成為全區創新創業的策源地、引領區和重要增長極。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凝聚創業精氣神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開發園區是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在當前各地搶抓改革機遇、競相推進創新的大背景下,海陵工業園區要想實現率先發展、跨越趕超,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根本動力還在創新。放大聯合黨工委效應。按照“上統下分”的工作理念,統籌東部智創新城發展資源,在黨建、項目、規劃等方面實施聯動發展,努力破解園區空間受限的發展瓶頸。改革項目供地機制。堅持以“畝產論英雄”,提升用地標準和行業準入門檻,投資額3億元以下項目全部進入標準廠房。騰籠換鳥、收儲盤活一批低效利用土地,切實破解土地緊、貴、嚴的發展困境。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精簡、統一、高效”原則,探索實行機構設置“大部制”、人員身份檔案制、考核評價績效制,不斷強化園區項目載體的職能定位,不斷激發園區人員干事創業的發展活力。
尖山區教育局召開外出學習匯報交流會
今日國內油價將迎年內第十漲
寬甸縣政府召開七屆八次常務會議
誰的機器人更厲害
暑期旅游旺季來臨 渝中區做好整治“熱門景區”旅游綜合秩序工作
海陵工業園區:注重系統化思維 致力高質量發展
濟寧市推出多項旅游惠民措施 部分景區讓游客敞開耍
“四個+”加速撫順轉型振興
市人大常委會調研全市刑事執行檢察工作
我市對企業進行工資集體協商培訓
天上莫名飛來拳頭大石塊 武漢一轎車擋風玻璃被砸出個洞
嵐山區與上海新楊禽業公司合作簽約
上海軍體運動員奪得2018年航天模型世界錦標賽個人及團體冠軍
省作協來黃送書
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在吳川舉行,省文化廳副廳長陳杭提出—— 希望湛江盡快建立非遺工作站
下月起地鐵1號線高峰期候車時間不超5分鐘
曾進澤部署2018年全區經濟工作 今年經濟預期增長目標為10%
深讀丨浙江國企改革:從浴火重生的王星記扇廠說起
埇橋區成國家試點 三類人員返鄉創業將獲政策支持
慈利縣交通運輸部門著重抓好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