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山花卉園藝觀光基地百花吐艷。通訊員 吳濤 攝
泉山口村四有羊業基地內羊群萌態百出。
編者按:
多少年來,人們把偏遠的大幕鄉與閉塞、落后、貧窮劃等號。在精準脫貧的路上,他們會掉隊嗎?
近日,記者一行走進大幕鄉,走訪2018年度將脫貧出列的4個貧困村,只見金雞山的花產業、泉山口的羊產業、雙垅村的竹產業、西山下的茶產業正次第興起,一幅田野綠意濃、山坳產業旺的最美脫貧畫卷正徐徐展開。
為此,本報特編發此組稿件,展現駐村包保干部和回鄉能人齊心決戰貧困的足跡。
雙垅村里加工忙
通訊員 孟巨峰 陳瑩 劉潔 李曉梅
18日上午,大幕鄉雙垅村15組大黃省道旁的楠竹加工廠內機聲隆隆,人聲鼎沸。
“以前家里太窮,老婆離家出走了。現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日子也越過越好。”廠房內,55歲的陳紅壽高興地說。陳紅壽是雙垅村十九組的村民,如今依靠在楠竹加工廠的工作,一個月收入有2000余元。
這是雙垅村通過盤活綠色產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雙垅村是典型的林區村,擁有楠竹1.38萬畝,山高坡陡,耕地面積少,共有貧困戶170戶601人,屬于深度貧困村。2016年以前,村內因為交通閉塞,山路崎嶇,楠竹無法外運,村民只能守著滿山的“寶貝”,望山興嘆。
2016年、2017年在區委辦、區政府辦的接力幫扶下,雙垅村先后興修林區路57.6公里,解決了11個組的竹木運輸問題,每畝竹林直接增收1000元以上。在區政府辦的支持下,該村又整合各類資金240余萬元,利用14組閑置的20畝土地,與江南春竹業合辦楠竹加工廠,帶動30戶貧困戶就業,每年累計為貧困戶增加收入20余萬元。
同時,區政府辦還幫助該村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在白云山種植高山茶葉130畝,高山蔬菜70畝,高山藥材30畝,吸納20余戶貧困戶打工創收。引進溫氏養雞項目,整合村內養雞大戶力量,先后整合資金160萬元建設5300㎡大棚雞舍,每年養雞20萬只,毛收入50萬,吸引42戶貧困戶入股,連續五年每年每戶可分紅1500元。
如今的雙垅村,在區、鄉兩級的大力幫扶下,積極盤活竹產業拔窮根,走出了一條帶有幕阜山區特色的脫貧之路。
金雞山上百花開
通訊員 余靜 董靜
5月18日上午,大幕鄉金雞山村花卉園藝觀光基地里,負責人王浩正在指導工人調配栽培土。在黑色遮陽棚下,一畦畦、一片片的月季、玉簪、紫色醡漿草等速生花卉姹紫嫣紅、競相開放,形成了一片繽紛花海。
該基地主要培養銷售速生花卉。與一般的花卉基地相比,這里的花卉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高。提起基地建在金雞山村的原因,王浩坦言,基地所在的金雞山村1組緊鄰高山口水庫和董家垅水庫,取水灌溉方便;幕阜山扶貧旅游公路的建設改善了金雞山村的交通條件;花卉園林旅游市場前景廣闊。
在區國土局駐村工作隊和大幕鄉政府的大力推介下,2017年3月,湖北芳華園林景觀有限公司決定在金雞山村建設總投資5000萬元的花卉園藝觀光基地。目前,占地100畝、投資800萬元的基地一期項目已經完工,基地內安裝了大棚和噴灌等設施,種有200多種、近10萬株速生花卉,預計今年能夠實現銷售收入200余萬元。
在基地一側,金雞山村一組貧困戶劉艷文蹲在地膜上,熟練的往花盆里裝培養土。她說:“在基地工作,每個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而且上班就在家門口,照顧孩子和婆婆也很方便,老公在外打工的壓力也沒那么大了。”
目前,基地共接納劉艷文等20余戶貧困戶就業,每年向貧困戶支付土地租金、工資近4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大幕山優良的生態環境,將基地建設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打造田園綜合體。同時,帶動更多貧困戶就業,讓貧困戶在脫貧路上譜寫自己的‘花’樣人生”。金雞山村黨支部書記周金和說。
泉山口村羊兒肥
通訊員 李婷婷 方嬌 李茜
18日,咸安區重點貧困村——大幕鄉泉山口村,四有羊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場內,200多只山羊剛吃完草,正悠閑的在場內“溜達”,萌態百出。
合作社負責人俞弢向筆者講述了他養羊脫貧致富的故事:“小時候家里窮,很早就外出打工了。2014年,由于父母身體不太好選擇回鄉創業。在大幕鄉政府和農技站的支持下,利用大幕山的生態優勢,流轉了48余畝牧草地,引進120只種羊,建起了2000余平方米的糞便分離式養殖場,并成功賺到第一桶金。”
隨后,俞弢又有了自己的想法——帶動鄉親們一起富起來。通過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將羔羊交由村民帶回家養殖,由俞弢提供養殖技術和防疫指導,半年后待羔羊長大再回收統一銷售,村民每養一只羊可獲利600元左右。
目前,合作社已簽約貧困戶14戶,提供羊羔180只,每年將為簽約貧困戶增收10余萬元。除此,合作社每年向村民收購玉米秸稈、紅薯藤、花生藤等農作物近百噸,加工成羊飼料。
62歲的貧困戶俞新春患了重病,丈夫癱瘓在床,一度讓這個家庭陷入困境。2016年4月俞新春從合作社領回26只小羊羔,自己在家精心養殖,兩年共獲利近4萬元,目前還有存欄20多只。
去年9月,我市啟動“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政策,俞弢在咸寧職院學習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后,又投資30余萬元在咸寧火車站附近開辦了“四有羊莊”餐館,實現了從養殖場到餐桌的無縫對接。
如今,俞弢的合作社一年銷售成品羊2000余只,年實現利潤30余萬元,他還給自己的羊注冊了“夏石俞”商標。今年9月,他計劃與向陽湖興興奶業合作,再引進一批奶山羊,發展新的產業鏈。
西山下村茶園綠
通訊員 熊寧 伍研
“把地流轉出去不僅能獲得租金,還能到茶葉基地務工領工資,離家不遠還能照顧家里,掙錢養家都不耽誤。”西山下村十組貧困戶陳旺先邊在基地鋤草邊說。
陳旺先家六口人,其本人已年邁六旬,兒媳患有高度近視,三個孩子在上學,全家就靠著一個沒有技術的兒子到處打零工。
2015年,大幕鄉政府引進綠源合作社,通過將農戶的2000畝土地流轉到村,村集中流轉到合作社建設高標準現代茶園基地的二次流轉模式,實現村里管理得利潤、農戶土地入股得分紅、貧困戶入社得工資,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帶貧困戶的模式實現多贏。
然而,該標準化茶園建設過程中歷經波折,先后2年經歷旱澇急轉,導致茶苗大面積死亡,今年通過加強管理,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確保了1000畝茶苗長勢良好。
芳菲五月,西山下村的田鋪胡、赤巖口等地路邊、山坡上的茶園已是一片碧波蕩漾,碧綠的茶苗裝點著連綿起伏的山巒。
據介紹,截止目前,綠源合作社已累計投入資金800余萬元,吸收貧困戶33戶到基地固定務工,每天可拿到120元至150元酬勞。合作社已累計給貧困戶發放150余萬元工資。
如今,該茶葉基地準備在已建成1000余畝標準園區基礎上籌建1500平方米茶葉加工車間,1000平方米倉儲廠房,1500平方米辦公設施。
“下一步,我們將牢牢抓住農村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繼續探索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同步加快脫貧攻堅、生態旅游等事業的有序發展,爭取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大幕鄉包保西山村工作的鄉紀委書記吳智翀說。
大亞灣:橫跨綠化欄桿過馬路將曝光 中興北路設抓拍
縣婦聯開展母親節慰問活動
鷹潭脫貧攻堅“夏季整改”行動電視電話會召開
域外飛來祆神樓
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團委開展學習十九大主題教育活動
田園綠意濃 山坳產業旺——大幕鄉鋪開產業脫貧新畫卷
興化提高城鄉居民醫保結算標準
我市無償獻血事業成績斐然
南潯三舉措推進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
中共房縣縣委十四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
薩爾圖區召開物業管理行業專題培訓會
南山區組織收聽收看全省第16號臺風防御工作視頻會議
一顆衷心交給黨,常懷感恩忠孝心
海州灣分局開展醫療機構專項檢查
川新網:樂山旅游文化商貿宣傳營銷活動將在西安舉行
愛心企業家熱心助學
宣講惠農政策激發內生動力---市委辦公廳深入幫扶村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從一名普通民警到頗有造詣的書畫家 這個老爺子真的不簡單!
湘潭市21個項目通過省創新創業半決賽
龍巖:老舊小區問題多 物管缺失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