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級生態鎮”“安徽省最佳旅游鄉鎮”,蕪湖縣紅楊鎮旅游資源豐富。悠悠珩瑯,淡沐佛光;清清江水,福澤兩岸。暢游其間,最堪品味的還要數和諧宜居、生態大美的美麗鄉村。美麗鄉村,既承載著農民的愿望,又寄托著城里人的期許。
如今,和平森林公園、珩瑯山旅游度假區、西河古鎮,每到周末總能吸引大量游客。而在2012年之前,這些景點都藏在“深閨”人未識。2012年,紅楊鎮全面啟動美麗鄉村建設,此后該鎮現代農業迅速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升、農村面貌持續改善。近兩年,美麗鄉村建設再升級,紅楊鎮全面實施以村莊環境整治行動為重點的“六走進”,覆蓋全鎮144平方公里,5.86萬群眾受益。同時,積極調結構、轉方式,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以綠色產業支撐美麗鄉村建設。一幅美麗鄉村的大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依托特色資源 打造美麗紅楊
紅楊鎮地域文化獨特。青弋江自南向北貫穿全境,將紅楊一分為二、半山半圩,東部丘陵高低起伏,西部圩田平展開闊。先輩們在此處耕作漁獵,繁衍生息,世代傳承,積淀了一大批地域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遺跡。
珩瑯山樹木蔥蘢、兩峰對峙,主峰海拔301.4米,是蕪湖縣最高峰,歷史上這里廟宇遍布,與九華山淵源頗深,相傳金喬覺在此修行,有“九華佛光出珩瑯”之說。南宋末,右丞相馬廷鸞留戀珩瑯山美景,結廬耕讀。珩瑯塔屬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的西河古鎮,地處青弋江畔,有著600多年的歷史,2014年入選了住建部等八部委批準的“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紅楊生態資源豐富,山水田園、丘崗林地、河渠池塘遍布,植被豐茂,境內水體生態環境優良。擁有6個省級森林村莊,6.6公里公路綠色長廊和24.1公里河岸生態景觀帶,森林面積共7萬余畝。2014年榮獲了“國家級生態鎮”稱號。被譽為蕪湖“天然動植物園”的和平森林公園,共有近萬畝森林植被,各類樹木120余種,其他植被460余種,野生動物100多種,有“天然氧吧,綠色空調”之稱,每年有數萬只鷺鳥和數以千計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灰鷺在此棲息、繁衍。這些,都為發展休閑養生、康體療養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布局全景藍圖 打造全域景區
紅楊鎮依托生態優勢,立足“文化旅游新高地,綠色生態大本營”定位,搶抓機遇,將旅游確定為全鎮的主導產業。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鎮美麗鄉村建設已有計劃、有步驟地連點成片、連片成線,力爭達到‘全域美麗’,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鎮美麗辦負責人說。
“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對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和改善環境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我們要把‘全域旅游’的思路,貫穿到紅楊鎮美麗鄉村建設之中,依據半山半圩地形地貌,挖掘地方特色,根據青弋江和灣西路風光帶,對沿線村落率先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形成風景線,打造不同類型的美麗鄉村示范點。”紅楊鎮黨委負責同志說。
為適應全民旅游和個人游、自駕游為主的旅游新常態,紅楊鎮以7個精品示范村為抓手,創新機制、示范帶動,以美麗鄉村建設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積極編制紅楊鎮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按照“全域是景區、村村是景點”的標準,構建全景紅楊。“一環”即環鎮域戶外遠足綠道,從紅楊山到和平森林公園再延伸至湯泊河河岸,經青弋江風光帶最后抵達紅楊老街,全程20余公里;“兩帶”是灣西路景觀帶和青弋江風光帶;“七點”是怡龍生態園、紅楊山汽車文化主題公園、和平生態公園、玫瑰谷花露農場、珩瑯山旅游度假區、西河老街、青弋江分洪閘水利景觀等旅游節點,將全域旅游資源有機融合起來,將全域旅游藍圖一繪到底。
夯實基礎建設 推進環境整治
美麗鄉村怎樣建,才能避免出現“干部熱情高,農民冷眼瞧,農民不滿意,干部不落好”的情況?紅楊鎮黨委、政府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到各村組開展實地調研,鎖定了前期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等農民最關心、最緊迫的問題,找準發展要素和優勢,提高投資、建設、經營的科學性、前瞻性、可行性。
曾經入選住建部等部委公布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西河古鎮,于2016年底啟動美麗鄉村建設,為延續古鎮歷史文化環境,強化古鎮歷史風貌特色,保護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城鎮肌理、空間布局,紅楊鎮邀請蘇州大學著名設計師周小棣進行規劃設計,他尤其重視對古村落和特色文化符號的留存,村落和古巷,一點一線,徽派設計元素落到挑檐、門廊等細節中,延續的是工匠精神,傳承的是傳統文化。安徽徽州古典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姜偉介紹:“古建筑改建難度大,工藝要求高,對待老房子、老巷道就像對待藝術品一樣,每一處細節都要一絲不茍,用材要仔細考量,古鎮維修所需的六角亭、土燒磚瓦,都是從徽州購買來的,現場的古建師傅都有二十多年古建維修經驗,我們力爭最大限度地保留古鎮的原貌。”10個月不到的時間,西河古鎮美麗鄉村點已然蝶變,古鎮周邊群眾的房屋立面都與老街整體風格相得益彰,明清建筑與節點小品相映成趣,一個具備示范帶動效應的美麗鄉村逐步化蛹成蝶。
交通興,則百業旺。近五年來,紅楊鎮以重點項目為抓手,新修農村水泥路共68公里,投資2915萬元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總長49.7公里的16條村級道路得到硬化或加寬,基本形成了“四橫二縱”的道路交通網絡。現在的紅楊鎮,通達度高,距商合杭高鐵灣沚南站僅3公里,距滬渝高速灣沚出口及規劃中的蕪宣機場均在15分鐘車程范圍內,隨著銅南宣高速珩瑯山出入口的正式運營,紅楊鎮一舉跨入了高速公路時代。各景區之間全部實現交通直達,為發展“全域旅游”提供了交通支撐。
環境連片整治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中之重。紅楊鎮以“疏浚、連通、控排、清潔”為抓手,圍繞解決“臟亂差、黑堵臭”難題,結合安徽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投資2100多萬元,在全鎮范圍內建設18座微動力污水處理池,鋪設29300多米污水收集管道,新建垃圾屋31座。統籌推進“河長制”,對全鎮118處重點溝渠湖塘進行了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定期開展河道巡查、問題排摸,對沿河兩岸進行綠化、亮化、美化。
美麗鄉村建設所及之處,村莊基礎設施水平大幅提升。瀝青路延伸到了胡同小巷,村莊綠化到了邊角空地,供水管網鋪進了廚房,衛生廁所改到了庭院,“戶集中、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也得到普及,村莊環境衛生整潔、干凈,村莊道路平整、通暢。在紅楊鎮,“建設美麗鄉村,留住美麗鄉愁”已蔚然成風。
產業提升品牌營銷 打造美麗鄉村綜合體
通向西河古鎮的省級公路灣西路,將紅楊鎮的旅游資源串珠成鏈,串聯起和平森林公園、珩瑯山、玫瑰谷等絕美景色和人文景觀。以前,沿線村莊守著這些“原始股”卻致富無望,直至美麗鄉村建設啟動,和平生態園研學基地項目、珩瑯山旅游度假區等項目實施,這些景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全市乃至周邊地區游客競相追逐的新熱點。
紅楊鎮優化美麗鄉村運作模式,將產業提升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做到既發展特色產業,又提升美麗鄉村規模。以西河老糧倉古韻文化創意中心項目為主體,提質改造老糧倉、老民宅,促進自然山水、創意生活、休閑旅游融合。發揮和平森林公園品牌優勢,依托古樹、茶園、鷺鳥等特色自然資源,打造二十公里最美徒步綠道。精心保護、修繕千年古鎮,以古圩、古街、古碼頭、古渡口,傳承弘揚千年古鎮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還原明清古碼頭遺跡,講述波瀾壯闊的紅色故事,開發賞月、游船、品湖鮮美食的“古鎮游”。著力打造紅楊山體育休閑公園,吸引國內外自駕游愛好者來體驗。優化整合現有的獼猴桃、冬桃、葡萄種植基地,將觀光農業、花果文化、土菜文化、民俗文化有機結合,構建回歸田園故土、享受慢生活的“鄉村游”。
沿線的村莊因美而富,為吸引更多有識之士回鄉創業,紅楊鎮制定了相關獎勵政策,從項目規劃設計、項目建設、宣傳營銷、品牌創建等方面獎勵和扶助回鄉創業。多名在外發展的紅楊能人回歸故里,投資興業,開民宿茶樓、辦特色農場等,與當地群眾合作,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珩瑯山村獲得2016年度“蕪湖市最具網絡人氣”鄉村旅游點和省級旅游示范村稱號,西河特有的地域鄉土和民俗文化,吸引了畫家朱明德和李振東在這里體驗生活、進行藝術創作,他們接地氣、采民風,舉辦的畫展免費接待觀眾2萬余人次。2017年,紅楊鎮舉辦了首屆“月上西河”中秋民俗文化周,吸引了眾多省內外游客,點燃了火爆的國慶中秋旅游市場。尤其是有著600多年悠久歷史的西河古鎮,更是讓游客流連忘返。文化周期間,紅楊鎮共計接待游客76000余人次,創造各類旅游收入近200萬元。
紅楊鎮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帶動廣大村民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讓“美麗鄉村”從“里子”美起來、富起來。
武漢航發集團90余名青年志愿者黃陂扶貧植樹
臨沂一業主酒后發飆耍橫 拳打腳踢保安被依法行拘
上半年恩施州重點項目和扶貧資金項目進場交易197個
愛心企業為郭家鎮小學提供5萬元建設資金
阜陽豪車十字路口玩漂移續:漂移豪車車主被拘留
蕪湖縣建設美麗鄉村 激活美麗經濟
聚焦三輪車、四輪車整治︰嚴抓源頭管理 保證產品質量
漁鄉振興的領跑者——記寶應縣山陽鎮黨委書記 吳愛平
市青少年宮舉辦兒童公益活動
從嚴上要求 向實處著力
陽江42項目列入今年省重點項目 和你息息相關
“創業中華·匯聚三秦”雙創大會召開
“五項加強”大力助推安全生產培訓和考核發證工作----紹興市迎接省局安全生產培訓和考核發證工作專項檢查
濟南貨車實現“兩檢合一” 年審和年檢統一時間 重復項目不再分別檢測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督查城區餐飲單位煙花爆竹禁放執行工作
軌道交通部件精密制造基地項目開工
醫護人員給癌癥患者慶祝生日 用熱情的溫度延續生命的長度
樂昌舉辦十大名菜烹飪技能大賽展 廚藝風采揚樂昌風味
陳如桂主持召開會議 推進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工作
國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邱善勤博士一行來榕考察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