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境優越,卻喜歡背包“窮游”,走遍了西南多省和全國半數以上的少數民族集聚地;她從小在經濟發達的深圳長大,卻選擇了回家鄉河源做公益;她看似弱小,著裝中性,卻堅持為愛獨立前行。
654天,她騎壞了3輛摩托車,走遍東源、和平、連平3個縣的所有鄉鎮,收集了農村留守兒童近3000張心愿卡,為一大批家庭困難兒童帶去溫暖和幫助。
她仍在堅持,計劃走完全市所有的鄉鎮,采集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數據和資料,讓更多的公益組織通過他們的數據,進行精準幫扶。
她叫曾利芬,是一位返鄉“80后”,還是河源市友益愛心促進會大型公益活動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及情況調研項目負責人。
曾利芬贈送自行車給小男孩,實現他的心愿。
為愛前行的初衷
5月2日傍晚,曾利芬像往常一樣在微信朋友圈上更新了最新行蹤:“剛去蘇區鎮給小孩送完禮物,抵達龍窩鎮,接下來兩個星期里,將在龍窩鎮33個村開展困境兒童調查。”
今年30歲的曾利芬是紫金縣人,父親在深圳經商,她從小在深圳長大。大學畢業后,她在深圳一家企業做采購工作,收入頗豐。為鍛煉自己,她開始了背包“窮游”之旅。幾年下來,她先后走訪了西南、西北多個省份。在旅途中,她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也曾幫助過不少人。一次,她跟同伴在貴州一個偏遠山區游走時,當地一個小男孩將兩個饅頭送給他們當午餐,她很震驚:“這可是他們的午餐啊,他們的淳樸深深感動了我,總想幫他們做點事情。”
從此,這個念頭一直在曾利芬腦海里揮之不去。2016年7月,河源市友益愛心促進會啟動了大型公益活動——“益路有你·愛心前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及情況調研項目。協會負責人邀請已經在河源工作了幾年的曾利芬負責運營該項目,她爽快地答應了。“這個平臺能讓我實現人生價值,可以真正幫助那些貧困地區的困境兒童。”曾利芬果斷放棄了高薪工作,加入志愿者團隊,走上了一條特殊的公益之路。
參加過多次公益活動后,曾利芬想:自己到底能幫孩子們做些什么?經過一番思量,她想,如果能幫助留守兒童實現自己的愿望,那該多好。為了解留守兒童有什么樣的的愿望,她開始頻繁下鄉,在當地村干部的幫助下,入戶調查,并登記他們的家庭情況。
起初,見到留守兒童,曾利芬常問他們:“如果讓你實現一個小愿望,你希望是什么?”鄉村孩子比較靦腆,大多數答不上來,有些甚至不愿意跟她交流,總是躲得遠遠的。這讓她感到很尷尬,一時間不知道怎么辦。后來,她想到一個辦法:不敢說出來,那就讓他們寫出來。于是,便有了現在厚厚幾摞的“心愿卡”。
為愛堅守的力量
根據協會對該項目要求,曾利芬和她的同伴進村入戶,開展實地調研,對受訪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生理及家庭情況作翔實的調查記錄,同時建立留守兒童信息臺賬,實行一人一檔一卡,并進行關愛管理。為記錄留守兒童的心愿,曾利芬騎著摩托車,帶著相機、背包和防風罩,先后走遍了東源縣21個鄉鎮、和平縣17鎮、連平縣13個鎮共51個鄉鎮的672村。“每個村多數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家庭生活狀況,以及他們的所需所求,我都有記錄。”曾利芬說,截至4月底,她已經行走了654天,實地入戶1100多戶,在冊登記的困境兒童心愿卡近3000張。
每天起早貪黑,風雨無阻;每次出行都是幾個月,只有到換季了,需要換衣服時才回去。“騎車做入戶調查,最無助的是遇上惡劣天氣,或者途中摩托車出了故障,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自己又不會修車,多次都想退出。”但想到那些孩子無助的眼神,她告訴自己不能退縮,必須咬牙堅持。由于超負荷工作,她已經騎壞了3輛摩托車。
白天入戶調查,晚上借宿村民家里,整理資料和發布消息,日夜工作的她,泡面是她習以為常的工作餐。
“有時候回到市區,感覺特別閑,很不習慣,還是想到農村去,把那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找出來,然后去幫助他們。”曾利芬說,最近,她正在紫金縣走訪,計劃年底前完成,預計明年七八月份走完龍川縣。
為愛付出的收獲
她的行動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認可。為幫助孩子們實現愿望,她把收集起來的心愿卡進行匯總和分類,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開展不同類型的關愛活動。
她說,在眾多心愿卡中,大多數孩子寫下的是“想讓爸爸媽媽多陪陪我”。這些孩子中,有些是父母外出務工,很少回家的;有些是父母雙亡,跟爺爺奶奶生活的;有些是父母離異,缺少父母關愛的。“這些孩子與外界交流少,性格相對內向和孤僻,幫助他們需要一個過程,要多與讓他們交流。”
還有一些孩子的心愿是想要一些學習和生活用品,如書包、鉛筆盒、漢語字典、床鋪等。“其實,這些孩子的愿望很簡單,相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說,這些愿望太容易實現了。”曾利芬說,買一些文具和小禮物,然后利用周末時間,組織愛心人士到學校或孩子家里開展慰問活動,一起為困境兒童送去溫暖。孩子們見到她,總是拉著她遲遲不愿放手。
努力付出,終于換來了成果。除了做好留守兒童的資料登記外,每到一處,曾利芬還通過圖片和文字,記錄當地的風土人情等,并上傳至網絡,引起了外界的強烈共鳴。目前,已經有一大批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通過她的網文,認識了她,了解她所從事的公益項目,并參與到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動中。至今,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曾利芬為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及困難家庭籌得的善款和物資折合人民幣約40萬多元,已幫助1126名貧困兒童實現了心愿。同時,她所在的河源市友益愛心促進會先后榮獲“2016年河源市優秀社科團體單位”、“2017年度河源市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等稱號。
今年3月份,市委政法委以曾利芬為原型,委托一影視公司,組織拍攝了紀錄短片《心愿卡》。4月27日,《心愿卡》上線儀式在市委政法委一間辦公室舉行,近百名長期關注農村青少年成長的社會人士看完短片后,感動不已。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鐘作新說:“一次比一次感動,同時也深受啟發。”另一家社會組織的負責人說:“曾利芬是新時代新青年的楷模,她的大愛精神值得我們所有青年人學習。”
本報記者 歐陽瓚 趙鋒 文/圖
2018貴陽房交會 購房繼續送現金每人可獲4000元
鎮江“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實現不見面審批
成都 創新創造厚植文化基因 中國文創第三城正崛起
來安林業企業掛牌上市實現“零突破”
南明區:深化大數據聚通用 切實加快轉型發展
返鄉女青年曾利芬654天騎壞3輛摩托車 幫助1126名留守兒童實現心愿
新邵縣百余名種糧大戶現場觀摩再生稻生產示范基地
全球征集數字痛難點解決方案!2018合肥數字城市大賽正式啟動
因暴雨導致路段積水嚴重 8日泉州部分公交線路停運
四省區毗鄰地區發展聯席會議 第十五屆年會在銀川舉行
平安法治進萬家 一起聆聽見義勇為感人事跡
青浦區開展“上善先鋒性 護航進博會”社區垃圾分類知識講座
連云港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撬動社會資本助推創業
揚州多部門聯合出拳懲戒“老賴” 考公務員坐飛機都不行
東莞青年走進警營體驗十八般武器,直呼大開眼界!
承包地上的電力設備不能破壞
“菁牛匯”企業家俱樂部舉辦“內創業革命-走進同望”主題活動
首屆三亞國際音樂節明年3月唱響最美弦律
高銀山召開旅發大會承辦工作調度會
市檔案局組織重溫入黨誓詞 開展革命傳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