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在2018上海“文化與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上獲悉,去年初,上海開展中心城區50年以上歷史建筑全面普查工作,目前已形成131個風貌保護街坊名單。
據介紹,為進一步加強歷史風貌保護,《關于落實〈關于深化城市有機更新促進歷史風貌保護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規劃土地管理實施細則》即將出臺。《細則》提出采取多種保護更新方式,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居民自愿、市場運作等形式,按照整體保護的理念,分別從規劃土地、財政、保護修繕等方面提出多項支持政策和措施。
近年來,上海持續加大歷史風貌保護力度,劃定44片歷史文化風貌區,僅市級優秀歷史建筑就達到1058處。然而,多名歷史風貌保護專家表示,里弄街坊建筑依然是保護難點。
“上海中心城區50年以上歷史建筑約2559萬平方米,其中居住類建筑占到1477萬平方米,占比58%。”上海市歷史風貌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安石坦言,無論是保留修繕還是改造開發,都涉及巨大的民生利益。
“打破現有制度瓶頸,是接下來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歷史建筑保護不可回避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建筑學系教授王林表示。
上海不少歷史建筑正蛻變成公益性場所,如寶慶路3號、鄔達克紀念館,備受市民歡迎。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總工程師蘇功洲認為,歷史建筑的功能轉型還需進一步“打開思路”,歷史建筑不可能全部做成文化設施,還可以結合發展趨勢,引入老年公寓等各類業態。
歷史建筑在實際改造中面臨的制度瓶頸,也不容忽視。同濟大學建筑系教授章明指出,建筑的結構、消防、節能環保性能等規范的約束對象主要是新建建筑,難以適用于所有老建筑,也成為改造難點。他建議,相關部門協調統籌形成一套“量身定做”的創新方案,甚至可以對具有特殊價值的歷史建筑有“豁免政策”。
唐山:路北召開領導干部政治性警示教育大會
明光潤輝物流港務有限公司碼頭岸線獲交通部批準
張愛國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議
貴陽市運管局上半年查處出租車違規行為3137起
市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
以制度創新促風貌保護 上海將出臺相關細則提供支持
新城大街河陽路至西寧街段恢復通車
成都將牽頭組建百億級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張廣東到高新區調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
深圳一小區引進物管黑科技 交物業費觸摸屏上3秒搞定
貪玩!一歲娃大拇指被卡
承德市人民政府關于市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的實施意見
五華警方“平安校園行” 以案釋法講教學生保護個人隱私
縣紀委到濠城鎮指導2017年基層黨組織述職述責述廉工作
團市委組織開展“五四”千人主題團日活動
臺州市財政局 臺州市水利局關于撥付臺州市柵嶺汪排澇調蓄工程(椒江段)第二期建設經費的通知
評論: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
雨山區召開應對持續低溫天氣工作部署會
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幫扶弱勢行人 交警做出表率
河南省食藥監局餐飲處專家組蒞臨老城區驗收“互聯網+明廚亮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