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東興區月兒灣的羅正洪73歲,一名業余詩詞愛好者,內江市詩詞楹聯學會成員。
雖然并非文人出身,但他癡迷詩書,家中藏書近千本,創作詩詞千余篇,并發表在《內江日報》《川老書畫》《中華楹聯報》《中華辭賦》等諸多刊物上,出版詩詞集《擊浪輕舟》一二冊。從自學文化知識到寫得一首首好詩佳句,羅正洪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用親身行動詮釋了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
少愛讀書老自學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br>9月5日,記者來到羅正洪家里,書房內,臺燈下,銀絲滿頭的他,戴著眼鏡,在努力辨認書上的每一個字。手中捧著的是一本舊書,整體泛黃,散發著濃濃的陳舊紙張氣息。雖然年老,但自學和閱讀,早就成了他幾十年來的習慣。
1960年,羅正洪從學校畢業,到高橋造紙廠做工人。源于自小對文學的熱愛,每天下班之余,閱讀《紅樓夢》《唐詩宋詞》等文學書籍就成了他最熱愛的事情。
癡愛革命小說的他,對《紅巖》的最后一句至今記憶猶新:“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上。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彼溃@是象征新中國的誕生。
那時候,他挑燈夜戰,滿心歡喜地苦背白居易的《長恨歌》《木蘭辭》全詩,即使過了多年,青春年少的少年已經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羅正洪依然對這些詩詞倒背如流。
“物資匱乏的年代里,書本知識成了我最豐富的精神食糧,吸引我如饑似渴閱讀。”
后來,高橋造紙廠建立圖書室,羅正洪升任廠里的圖書室管理員,購買圖書成了他的工作,三千多本書,全是羅正洪一次次從城里購買并帶回工廠,圖書室就這樣一點點被填充滿。
“我經常到市新華書店閱覽并選購文學、工業、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書籍帶回廠交圖書室。廠訂的《人民日報》《人民畫報》等報刊,規定圖書管理員每月要收集齊全,裝訂成冊歸檔并可借閱。所以在年青時我養成了閱讀書報的習慣,幾乎每晚十二點睡覺前都要看看?!绷_正洪說。
多年以后,單位號召員工參加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過一科便獲得三十元的獎勵。那時候,三十元算得上一筆不錯的收入。
雖然羅正洪當時已經四十二歲了,但對學習的熱愛,加之對收入的渴望,讓羅正洪毫不猶豫地組織著年輕工人一起參與自學考試。起初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只考了四川大學的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等三科,雖然最后只有一科合格,但這卻激勵了他繼續學習考試的信心。
后來羅正洪調到其他單位,依然堅持每天看書,連續八年的業余艱苦自學考試,四川大學十二個科目他考過了十科,取得了四川大學十科大專合格證,那時,他已經五十歲了
但學習和閱讀,依然是他一直堅持的事情。
涪城區《生態環境保護提醒約談問責實施辦法》通過專家審查
徒步南北湖 賞景又怡情——嘉興一中工會組織教職工徒步游南北湖活動
聊城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勝利閉幕
1-10月上海電子商務保持平穩增長(2017)
夾江縣紀委通報2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品讀詩書,逐半生文學夢
我市1249名環衛工人獲贈意外傷害保險
黃石代表隊獲女子單打冠軍
中山市三角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宗督促落實全市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度改革工作會議精神
市發改委全面掀起成都市抓項目、促落實熱潮
合肥軌道公司:適時開展地鐵吉祥物設計征集
揚中拓展新型閱讀空間
攻堅打擂在一線——市域鐵路S1線一期 工程政策處理工作紀事
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民警 早上7點開始執勤巡邏
路北綜合整治背街小巷
全市安全生產執法工作推進會在漳浦召開
市衛生計生委召開醫療廢物處置專項排查整治工作會議
市外辦走訪看望榮譽市民禚振西
金寨縣打造“三區”綠色效應持續彰顯
張壯雄走訪調研企業節后復工情況,確保首季“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