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蜀在講述父親往事
溫州網訊 市區五馬街、蟬街等街道均在進行改造提升。工程完工后,五馬商圈將迎來一次新的蛻變。在五馬商圈里,還分布著不少名人故居,位于紗帽河的吳百亨故居就是其中之一。
吳百亨(1894年~1973年)是溫州著名實業家,創立了百好乳品廠、西山窯業廠、遠東蛋粉廠、百好釀造廠、西山造紙廠等,為振興民族工業做出了貢獻。記者近日采訪了吳百亨之子吳蜀,請他講述與父親相處的一些故事。
“父親常常教育我們要熱愛勞動”
吳蜀出生于1939年,曾在浙江東方集團溫州玻璃鋼建材廠任職,現已退休在家。
吳蜀老人說,“擒雕”煉乳是父親為抵制洋貨飛鷹煉乳而創,其制作方法是父親和母親陳吉安共同摸索出來的。父母在百亨藥房的店堂后面試驗土法煉乳,幾經試驗,通過制成藥的方法找到了靈感。父親發現用“重湯蒸發”煉制的成品色澤極佳,再加上溫州水牛奶的固有品質,生產出的煉乳蛋白質含量高、奶香味濃郁,與英國英瑞公司的飛鷹煉乳相比毫不遜色。
“貧民出身的他,小學只讀了3年,他靠的就是勞動,不論什么事,他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回憶起父親,吳蜀老人這樣說。
吳百亨深知生活一旦優裕,極易沾染懶散惡習,時常教育孩子要熱愛勞動。“父親一有空就要我們掃地,而且要掃得徹底,不留死角。他說做人要從掃地開始,養成勞動習慣。”吳蜀老人說,父親希望孩子們能在大風大浪中得到鍛煉,學會真本領,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是冰山會融化的,靠不住,你們要自力更生。”
“養信鴿是父親的一大愛好”
吳蜀老人平時愛好蒔花弄草,也跟父親吳百亨一樣喜歡信鴿。“鴿子是認老地方的,我搬到新家之后,它還是待在原來的地方,所以我每天都要去給它喂食、喂水、打掃。后來年紀大了,身體實在吃不消,就把家里養的信鴿送人了。”
吳蜀老人說,父親養鴿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起初是飼養一些花鴿,后來了解到上海信鴿競翔能力強,就時常去上海鴿市挑選信鴿,并以此為媒介,廣交上海鴿界名流。1956年,他從上海鴿界老前輩李厚仁家中引進6個月齡放飛北京歸巢并打破世界幼鴿記錄的那羽雨點雌鴿。“此外,他還從上海引進了從太原、潼關、西寧等地返巢的優秀信鴿,為它們一一建立信鴿血統檔案,在院子的走廊兩邊建了一個保姆棚、一個賽鴿棚,在天井里搭了一個落地的種鴿棚。”
據不完全統計,吳百亨總共引進近百羽名貴信鴿,為溫州信鴿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直想籌辦吳百亨紀念館,可惜沒進展”
“我家大門就是店鋪的這個位置,是朝東開的,寓意‘紫氣東來’。”
“銀杏樹邊上以前有塊假山,很漂亮,現在沒有了。”
“這里曾經是防空洞,現在看來是被填掉了,改成了小花園。”
在吳百亨故居,吳蜀老人這樣向記者介紹。
如今,吳百亨故居已被列為溫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記者發現,故居目前被分隔成一處處居所,其間的道路極狹,僅能容一二人通過。
“我們一共是22個兄弟姐妹,一直想籌辦吳百亨紀念館,可惜目前沒有進展,看到老宅被改成現在的樣子,很無奈。”吳蜀老人感慨道。實習生樓佳楨/文林甌/攝
球場上的春天園游會,滿滿都是愛
交303元就能享分紅、工作安排? 揭穿“世界華人聯合會”騙局
新昌縣局“三走訪”護航干部春節平安
浦江多元籌資保護文化遺產
向學生傳授自衛防身術
吳百亨之子回憶父親教子方:你們要自力更生
脫貧致富打油詩接地氣
市供銷社全方位推進脫貧攻堅
徐水區召開瀑河水庫管理協調會
武漢確保年內建成21個軍運會場館項目
日照一村民遇上稀罕事 家中母雞生出扁形花紋蛋
關于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信訪案件(第33批次)辦理情況的通報
翠屏區召開農業企業規范化公司制改制專題培訓會
省正式啟動鄉村振興規劃試點 瀘州市三個地方入列試點
樺川縣政務服務事項流程再造工作會議順利召開
嚴陣以待確保萬無一失
王水平會見中國投資 咨詢公司董事長一行
侵害消費者的權益?押金難退?欽州共享汽車用戶心力交瘁
市政協七屆二十六次主席會議召開
吉林市委書記王庭凱:用實際行動解放思想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