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成都打造世界賽事名城構建核心支撐
日前結束的成都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大會明確指出,要堅定不移地塑造生活城市品牌,重點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創名城、旅游名城、賽事名城,高標準打造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努力把成都建設為獨具魅力的品質生活之城。進入新的一年,成都市推出實施11項重點工程建設,構建服務新場景、生活新場景,其中一項便是備受市民矚目的天府奧體城。圍繞天府奧體城規劃和建設的不斷推進,成都體育發展今年將展現出不一樣的精彩。
以“一城兩區多點”
布局成都重大體育場館格局
根據我市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硬件設施要求,著眼于承辦綜合性大型賽事和國際頂級單項賽事需要,按照城市發展空間布局特別是東進發展戰略,擬以“一城兩區多點”實施整體布局,遵循統一規劃、分期建設的原則啟動核心場館規劃建設。“一城”即落實“東進”戰略規劃建設“天府奧體城”,“兩區”即落實“南拓”“北改”戰略規劃建設南部場館區和北部場館區,“多點”即落實“中優”戰略和“錦官城”建設多點布局單項體育場館和改造提升市屬訓練場館。
據了解,成都重大體育場館設施共將規劃34個體育賽事場館,其中市外省內5個,市域內29個。其中天府奧體城項目初步規劃包含空港新城、三岔湖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部分區域,總面積約85平方公里。按照“山水城共融”理念,規劃形成“核心區、水上運動區、山地運動區”三大奧體功能板塊。其中,核心區約12平方公里,集中布局主要場館形成賽事場館組團,并結合成都體育學院、城市副中心打造競訓及產業配套組團,形成產城融合的整體格局和“一心三組團”的功能布局;水上運動區約40平方公里,依托三岔湖核心資源,打造水上運動中心及沙灘排球場等運動場館;山地運動區約33平方公里,依托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打造山地自行車賽道、國家級健身步道、小輪車場等。北區由專業足球場和綜合體育館組成,南區由網球中心和現代五項場館組成。總體形成以天府奧體城為核心,綜合賽事與單項賽事相結合、體育產業與城市功能相結合、現狀利用與規劃新建相結合、永久場館與臨時場館相結合、賽事體育與群眾體育相結合、近期實施與遠期預留相結合的成都重大體育場館設施規劃。該項目將力爭達到申辦大型綜合運動會和國際頂級單項賽事專業標準,同時滿足賽事觀光、健身娛樂、體育旅游、體育培訓、康復醫療等消費功能,為成都打造世界賽事名城構建核心支撐。
配合天府奧體城建設
同步編制賽事名城目標規劃
據記者從市體育局獲悉,目前體育部門正配合規劃部門深度研究天府奧體城相關產業布局和規劃,以及核心場館群的功能定位。具體措施包括委托專業機構對場館功能定位和匹配體育產業布局進行研究,以及與國家體育總局合作,進行龍泉山體育旅游度假區和國家級體育產業示范區項目研究,策劃依托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和天府綠道體系的大型體育設施和賽事項目,希望通過這些賽事的持續舉辦,逐步形成國際與國內賽事相輝映、室內與室外賽事相交替、觀賞性與參與性相結合、成年人與青少年賽事相補充、體育賽事與文化、旅游、會展、產業相融合的具有充沛活力的體育競賽表演業體系,助推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建設。
圍繞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目標,市體育局還配合天府奧體城建設同步開展了賽事名城專題研究與目標規劃的編制工作,建議采取總體規劃、分區布局、分期建設的方式持續推進成都重大體育場館設施規劃建設,優先啟動北部場館區成都國際足球中心和綜合體育館建設、南部場館區奧體中心網球場建設、天府奧體城龍泉山山地自行車賽道和成都體育學院場館建設,為我市申辦國際、洲際足球比賽、乒乓球世界杯賽、NBA季前賽和ATP500世界網球巡回賽等國際高級別體育賽事等提供堅實硬件設施基礎。同時,提出世界賽事名城三步走發展規劃,第一階段(2018-2020年)平均每年舉辦國際賽事22項,重點打造足球、網球、籃球、乒乓球和山地戶外運動項目,力爭實現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初具規模的目標;第二階段(2021-2025年)平均每年舉辦國際賽事29項,重點打造足球、籃球、冰球、游泳、自行車、馬拉松等項目,基本建成世界賽事名城;第三階段(2026-2035年)平均每年舉辦國際體育賽事38項,力爭洲際錦標賽以上級別賽事達80%,具有自主IP和成都特色的賽事達60%,并積極申辦青奧會、亞運會、東亞運動會或全運會等綜合性運動會。
打造“運動成都”品牌
推動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我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大會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動,打造“運動成都”品牌,擴大體育產業社會投資和服務消費,推動體育與旅游、文化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為了提升城市魅力和國際影響力,建設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同時改善環境氣候,成都在城市及區域范圍規劃建設天府綠道體系,將市域范圍綠地、公園、河湖等豐富的資源串聯在一起,打破資源單一用途,使其成為城市慢行交通、運動休閑、文化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綠道沿線豐富的各類資源可供體育設施布局規劃,推進天府綠道成為高品質的運動休閑平臺,全新的綠道賽事體系應運而生。
按照規劃,成都將創辦或引進適宜綠道開展的馬拉松、自行車、徒步、定向越野四類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天府綠道國際徒步大賽、天府綠道國際定向越野賽和天府綠道馬拉松大賽,使得不同季節都有適宜的國際大賽。此外,將重點打造一系列適合綠道開展的全國性全民健身大型賽事活動,形成以“運動成都·健康綠道”為主題的天府綠道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包括天府綠道攀巖挑戰賽、天府綠道越野跑、天府綠道花樣滑冰表演(冰上舞劇)、天府綠道騎跑兩項挑戰賽及中國成都自行車車迷健身節暨全民健身騎行活動等。
據悉,天府綠道太極健身廣場、體育舞蹈廣場、小輪車運動健身廣場、健身氣功廣場、露天滑雪場、滑冰場、青少年輪滑比賽、中小學生航空模型比賽、跑步+騎行定向活動、籠式足球、釣魚、船模、滑水以及全民健身體質檢測站等活動及站點都在進一步完善。根據天府綠道建設進度,市體育局將匯總綠道體系布局概覽圖和體育設施設置情況,以及適合體育運動項目和科學健身指導內容,編制手冊式的“成都市天府綠道健身指南”,并通過“運動成都”微信公眾號配套發布電子網絡版,方便市民查詢和參與綠道健身。
此外,作為天府奧體城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山地戶外賽事活動策劃方案正通過專家組制定中。今年開始,將組織實施涵蓋山地自行車、徒步、登山以及其他戶外運動在內的系列賽事活動,以中國戶外運動節為龍頭,創辦國際山地自行車賽、中國龍泉山登山徒步大賽、中國攀巖大賽等區域化特色化時尚化自主品牌賽事,逐步形成龍泉山森林公園系列賽事。
記者 肖竹
相關新聞
用腳步串聯成都的美好 促進體育深度旅游發展
去年雙遺馬拉松比賽吸引了數萬名參賽者
去年春天,途經都江堰、青城山景區的雙遺馬拉松比賽在都江堰上演,吸引了數萬名參賽者徜徉其中。與此同時,當地住宿、旅游業也迎來了一股火爆的預訂潮。這種“參賽+旅游”的模式,如今已在旅游市場上如雨后春筍般地勃發。我市正在打造的天府奧體城作為體育旅游的載體,也將促進我市體育主體深度游的發展。
多元素豐富旅游體驗
打造山水運動旅游產品
游客的熱情并不限于馬拉松。在旅游者注重參與性和體驗性需求的當下,融合美景、文化與運動等要素的體育旅游,也備受新興游客的青睞。馬拉松、高爾夫、登山、攀巖等種類繁多的戶外運動旅游正在蓬勃發展。以入門難度較低的徒步旅行為例,當游客穿越漫長的步道時,巍峨的山峰、參天的古樹、飛瀉的瀑布映入眼簾,旅行的疲憊會瞬間消失,這種強烈的“反差感”,使得一批又一批游客開始嘗試用雙腳丈量“成都的美好”。
“我市將著力打造四個特色旅游產品,其中之一就是山水運動旅游產品。”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我市將依托龍泉山、龍門山得天獨厚的山地資源條件以及龍泉湖、三岔湖、朝陽湖、石象湖、蓮花湖、沱江、岷江等生態水系資源,以塑造國際品牌和開發高端旅游產品為重點,積極發展康體運動旅游產品和體育賽事項目,打造世界級山水運動旅游產品。
探索“1+1>2”效應
期待“萬億級”市場
如今,旅游者正在從傳統的觀光型旅游向參與體驗型旅游轉變,運動、健身已成為人們出門旅游的一大驅動力。如何將現有的旅游資源與賽事資源進行整合,形成超越形式的內容融合,達到“1+1>2”的效果,成為我市旅游主管部門和旅游企業下一步探索的方向。
對于消費者而言,在運動、休閑和參賽之余,游覽周邊風景名勝,了解當地人文風情,可以提升“出游含金量”。數據顯示,中國目前體育旅游規模為1700億元,僅占旅游行業總規模的5%;若未來體育旅游追平發達國家25%的比重,按照旅游產業總值4萬億元測算,體育旅游規模可達1萬億元。
“下一步我市還將著力推進旅游+體育融合發展行動。”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推進金堂鐵人三項、新津國際名校賽艇賽、世界體育舞蹈節等國際化賽事常態化開展,推動都江堰雙遺馬拉松賽、都江堰虹口國際漂流節、中印國際瑜伽節、中國馬術節、彭州龍門山國際山地戶外運動賽、邛崍南絲路馬拉松賽等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賽事國際化發展。以登山、攀巖、徒步、水上運動、冰雪運動、低空飛行、電子競技等體育旅游產品為重點,積極尋求與國際知名體育組織機構合作,全面推進運動休閑全民化,體育賽事國際化。
記者 程怡欣
朔州市召開右玉縣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新聞發布會
打前站 | 習主席要來了,中俄合作再加速!
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榮獲湖南省第三屆院前急救技能競賽二等獎
路橋區率先完成千年古樹的保護修復工作
水利部督導組督查景德鎮市河長制工作推進情況
天府奧體城 城市美好生活的體育新場景
文瀛湖景區周邊無照經營攤點被取締
智力援藏結對同行
我鎮升大升本兩項指標排名全市第一
盡心傳遞群眾呼聲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 畢業學子抒豪情 追尋夢想塑人生
市政協機關等單位系列文化幫扶活動在翁源舉行 為群眾送上文化“年貨”
我市綠色農業城建設收獲碩果累累
全市民族宗教工作會議召開 戴源講話
衡水二中組織學生收看《開學第一課》
讓支部聚起來 讓黨員站出來
市財政局“七一”走訪慰問結對幫扶村老黨員
65歲老太忽視丙肝多年 不幸轉成肝癌
加快打造長三角區域性“服務高地”
左旗上京食用菌產業園舉辦聯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