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英烈----許包野
人物介紹:
許包野,又名許鴻藻,廣東澄海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中共廈門市委書記,中共江蘇省委書記,中共河南省委書記。
1935年2月被捕,犧牲與南京。
1931年的一天,家住廣東汕頭的葉雁萍終于等來了離家11年的丈夫——許包野。
這些年,許包野先后在法國、德國和奧地利攻讀哲學,并獲得博士學位,精通六國語言的他儼然成為了一名大學者。在得知他們唯一的孩子適歐7歲時便已夭折,許包野悲痛萬分,對久別重逢的妻子更加感到愧疚,然而,短短十天后,許包野還是辭別妻子,匆匆奔赴廈門。誰知這一別就成了永別,在此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光中,許包野音訊全無。
漫長的等待,等得時光蹉跎,等得妻子青絲都變成了白發。那么,許包野到底去了哪兒?為什么這么多年沒有再回過家呢?1982 年,在別人的提示下,年邁的葉雁萍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寫信給廣東澄海黨史部門尋找許包野的下落。
1985年冬天,許包野的情況終于被基本弄清了。原來,早在 1923 年,23歲的許包野就在朱德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放棄了本可衣食無憂的學者生活。“九一八”事件爆發,他立刻回國投身到最艱苦的地下工作中,白色恐怖下,他必須對自己的工作嚴格保密,這就是為什么妻子對他后來的去向一無所知。1931年再次離開家鄉后,許包野采用阿寶、寶爾、老劉等化名,先后擔任了廈門市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和河南省委書記,直到1935 年 2 月 20 日,因為叛徒出賣,許包野不幸被捕,不久便被押解到南京國民黨中央軍人監獄。
在監獄里,敵人又對他采取了各種各樣的軟硬兼施的手段,但許包野堅貞不屈,以知識分子的羸弱身軀頑強抵抗著各種酷刑,1935 年的春天,許包野最終英勇犧牲,沒能趕赴妻子最后的等待。
用心用智學習黨的十九大精髓真抓實干踐行十九大行動
徐銘藝術館館藏中國畫捐贈暨藝術精品收藏展開展
全市消防安全工作暨火災隱患重點地區整治動員會召開 全面構建消防安全責任體系
濱江年底之前將安裝500個“排水神器”
馬邊:郭正強到珍珠橋村后池村進行工作調研
青春對話第二集許包野
“證照分離”改革加速打通企業進入市場“最后一公里”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客人訪滬
田林百萬“致富苗”送給貧困戶
趙越到綿州社區調研陣地建設和金融服務站點
徐開麗:細微之處見真章
廈門同安創新移風易俗為群眾節約3億多元 織密織牢“監督網”
海口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海口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高新區地稅局積極開展“節能宣傳周”活動
搬走的家,遷不走的記憶
男子犯了酒癮,多次在超市內偷酒喝
商丘市供銷社開展端午節“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
井美村為優秀學子發放獎學金和教育基金
長安區阜康街道開展“國際家庭日”系列宣傳活動
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五個聚力 推動園區轉型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