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兩聚一高”新實踐,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運行質量明顯提升,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社會事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獲得新改善。
一、綜 合
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10.94億元,比上年增長7.5%,比全省增速快0.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2.14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1253.48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1065.32億元,增長8.5%。人均GDP達53317元,按平均匯率達7893美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2:48.0:40.8,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比GDP快1.0個百分點,服務業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4.8%,拉動全市經濟增長3.4個百分點。
2011-2017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情況圖
2011-2017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情況圖
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年末全市從業人員285.0萬人,比上年增加1.8萬人,增長0.6%。其中,一產86.9萬人,比上年下降2.7%;二產106.5萬人,比上年下降0.3%;三產91.6萬人,比上年增長5.2%。
消費價格漲幅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上漲1.9%,比上年漲幅降低0.1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價格均有所上漲。其中食品煙酒上漲0.7%,衣著上漲1.7%,居住上漲2.3%,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2.0%、交通和通信上漲2.1%、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4.8%、醫療保健上漲0.7%、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0%。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經濟穩步推進。2017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6.30億元,可比價增長3.0%。其中農業315.83億元,林業19.25億元,牧業95.77億元,漁業90.35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15.10億元,占比分別為58.9%、3.6%、17.9%、16.8%和2.8%。
2017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結構圖
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5.56 千公頃,比上年減少3.85千公頃。完成糧食總產量384.76萬噸,較上年增長0.1%。生態高效農業發展加快。規劃2000畝左右高效農業基地136個,已建成32個,帶動全市新增生態高效農業面積26.64萬畝。“三品”農產品總數達1320個、地標農產品9個,泗洪大米、綠康牌洪澤湖大閘蟹獲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
森林資源增量提質。2017年全市新造成片林5.04萬畝,植樹1003萬株,營建珍貴用材樹種1.42萬畝,調整優化了樹種結構;打造省級綠化示范村42個,其中省級“三化”示范村25個。目前,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8.2%,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濕地公園3個,自然濕地保護率達48.5%。
畜牧業、漁業穩步發展。全年生豬出欄262.71萬頭,家禽出欄7920.29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1.7%和4.3%。肉類總產量 34.37萬噸,比上年增長4.6%;禽蛋產量14.55萬噸,比上年下降2.2%;奶產量3.17萬噸,比上年下降6.9%;水產品產量27.78萬噸,比上年增長2.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運行平穩。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其中輕工業增長8.7%,重工業增長15.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工業增長17.2%,私營工業增長5.6%。大中型工業企業增長17.8%。
2011-2017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圖
企業營利能力向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增速分別快于主營收入和主營成本6.9和7.6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82.09元,同比下降2.71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11.8%,同比提升2.0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
新特產業發展平穩。2017年,全市四大特色產業產值增長7.3%。其中,食品飲料業增長2.4%,紡織服裝業增長7.6%,機電裝備業增長27.7%,家具制造業下降11.1%。新興產業增速較快,產值增長12.0%,比全市工業平均增速高1.2個百分點。其中,智能家電增長10.6%,綠色建材增長18.8%,功能材料增長9.6%,智能電網增長20.5%。
主要產品產量有增有降。列入全市統計范圍的工業產品共167個,其中70.7%的產品產量增長,增幅在30%以上的有24個,占14.3%。
建筑業發展穩中趨緩。2017年,全市共有列統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368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692.41億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770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244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641萬平方米。簽訂建筑合同額1115.38億元,其中本年新簽合同額665.30億元。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投資總體較為平穩。全市在建施工項目共3633個,比上年增加507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974個,比上年增加440個。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94.23億元,比上年增長8.5%。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完成56.56億元、1359.82億元和777.8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1倍、8.4%和7.5%。三次產業投資分別占投資總量的2.6%、62.0%和35.4%。民間投資仍是主力,完成投資1662.71億元,比上年增長3.9%,占全部投資的75.8%。
2017年全市三次產業投資比重情況圖
工業投資平穩增長。全市工業投資完成1352.43億元,比上年增長8.8%。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61.6%,占比居全省第三,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2個百分點。
房地產市場總體穩定。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43.00億元,其中住宅投資完成189.74億元。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積3631.28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積2745.38萬平方米。網簽數據顯示,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936.9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764.12萬平方米,增長7.0%。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國內消費穩步增長。201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674.37億元,增長9.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107.02億元,增長17.6%。
2011-201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情況圖
(單位:億元)
全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7.20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汽車類和石油及制品類分別實現88.45億元和47.13億元,分別增長6.6%和3.0%;化妝品類實現2.82億元,增長12.6%;書報雜志類實現48.87億元,增長59.3%;中西藥品類實現5.31億元,增長15.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實現20.23億元,增長4.3%。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2.67億元,比上年增長6.4%。
對外貿易增長較快。2017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9.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7%。其中出口21.72億美元,增長16.1%;進口7.76億美元,增長40.9%。全年出入境檢驗檢疫23904批次,比上年增長7.5%;出入境檢驗檢疫金額達11.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7%。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3個,比上年下降6.5%;完成協議注冊外資6.46億元,比上年下降20.0%。全市實際使用外資3.6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9.1%。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思明區協同作戰應對特大暴雨 現已轉移124人解救受困群眾72人
阜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阜新市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首屆全國大學生馬拉松月底鳴槍 海內外學子暢跑東湖
方言宣傳“掃黑除惡”
和縣第二屆龍蝦美食音樂節開幕
權威發布!宿遷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酒后“發酒瘋”,拘你沒商量!
共青團福州市第十八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 王寧寄語全市廣大團員青年用青春擁抱偉大時代 以奮斗點燃美好未來
規范促進燕窩市場發展峰會在京召開
廈企探索用區塊鏈守護疫苗安全 讓數據有跡可循
知禮儀承家風 高縣開學第一課師生家長齊上場
吉林邊防總隊圈河邊檢站借“放管服”改革春風 奏“破動改”三部曲
集中銷毀賭機
市委第六檢查組對市文物局開展干部作風問題排查整改工作進行督查檢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小隱患易釀大禍
惠州一中博羅啟正學校今秋開學 設560萬獎學金
廉政清新文藝行————株洲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組織部分黨員干部參觀第一屆“清風株洲”書畫展
刷臉支付成現實 自助購物不用等
關于永州市中心城區試點道路停車泊位實行收費管理的公告
榕城區部署相關工作推動實現榕江流域“河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