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見習記者 陳元秋 通訊員 周金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小康,也需要精神層面的小康,要用“繡花功”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河北邯鄲著眼建立長效機制,多維度編織“圍殲”陳規陋習的天羅地網。一系列措施落地,廣大群眾的觀念也正在悄悄轉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在冀南大地上已蔚然成風。
壓彎群眾脊梁的“兩座山”
“一喪三年緊,一婚半生窮”。以婚喪嫁娶為主要內容的“紅事”和“白事”操辦規格日益攀升所帶來的經濟負擔像沉重的“兩座山”壓彎了群眾的脊梁。
曾經,結婚的前提條件成了“一動不動”(“動”指車,“不動”指樓房),再加上“天價彩禮”“三斤三兩”(約合人民幣14.35萬元)或“萬紫千紅一片綠”(伍元鈔10000張,百元鈔1000張,伍拾元鈔若干,計人民幣15萬元以上),一個婚事辦下來需要上百萬元。除“紅事”勞民傷財外,“白事”也成為人們難以承擔之重。大名縣前街村群眾劉洪斌向記者介紹,去年6月底老父親去世了,他在悲痛之余又感到“壓力山大”:此前為老父親看病已負債10多萬元,按習俗,光酒宴就得2萬多元,再加上響器班、租賃“花棚”、紙扎等各項費用,沒有三四萬元下不來。緊接著,還要操辦后續祭日。若這樣辦下去,這日子還過不過?最后還是村紅白理事會上門做工作,劉家以自熬的大鍋菜代替了酒宴,并撤去了響器班等,僅花幾千元就辦完了喪事。
像劉洪斌這樣受“面子”綁架,從而為“紅白事”作難的群眾不在少數。在一些農村“白事”僅喪事還不夠,還演繹出連“20周年”“30周年”都要大操大辦的祭日,再加上諸如修房蓋屋、生日添丁等名目繁多的各種吃請,有的人家甚至一年需操辦好幾次。這樣大操大辦,不僅降低了群眾生活幸福指數,還使群眾致貧、返貧,直接影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用“制度的籠子”管住陳規陋俗
陳規陋俗難改,難在哪兒?肥鄉區屯莊營鄉婦聯主席馬素芳說:“這就像趕集,你本來不想往前走,但前面擁后面擠,你不得不隨著人流往前走。”對此,邯鄲市以問題為導向,打響了拔掉陋習之根的攻堅戰。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移風易俗首先從黨員干部抓起,依照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黨規黨紀制定了“鐵規矩”,建立了婚喪事宜申報制度,喜事提前報、喪事當天報,始終接受組織監督,層層簽訂移風易俗責任承諾書,形成示范引路的“雁陣效應”。
攻堅只能管一時,制度方能管長遠。邯鄲市在建立長效機制上下功夫,級級建立了有效管理制度,村村制定有村規民約,將杜絕“天價彩禮”、婚喪事大操大辦兩項重點內容納入其中。從此,群眾辦“紅白事”有了剛性標準,再也不能“任性”。在此基礎上出臺管理規定,對索要天價彩禮、婚喪事大操大辦者,在評先創優中實行“一票否決”。大名縣前街村劉洪斌如釋重負,對記者說:“我父親快一周年祭日了,擱過去花費最少也得兩三萬元,現在提倡白事簡辦,壓力小多了。”
為抓好落實,邯鄲市在督導考核上下功夫,建立了分級、分類、分步督導考核機制。對移風易俗工作,實行“月排名、季度通報、半年問責”,各級各單位每月上報移風易俗工作落實情況,市每月匯總排名,每季度通報,每半年進行一次督導檢查,并實行嚴格的問責機制。
大操大辦不僅涉及具體操辦紅白事的群眾,婚慶、喪葬公司及紅娘等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為此,邯鄲市根據相關法規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規定,給這些行業戴上了“緊箍咒”。
和風細雨催開心田文明花
從報紙、電視到手機微信,從文化演出小廣場到鄉村文化墻,邯鄲已形成文明宣傳的立體覆蓋。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邱縣,“青蛙”漫畫組全國聞名,他們用漫畫的形式宣傳移風易俗,在詼諧幽默中讓群眾警醒。曲周縣姑娘李曉利與軍人賈志杰去年底“零彩禮”結婚而成為“網紅”,被譽為“最美新娘”。她與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等鄉賢組成“幫幫團”,走村入戶“現身說法”,算一算陳規陋俗的經濟賬、道德賬,說一說婚事新辦的幸福感,不知不覺中敲開了群眾的心扉。
緊緊圍繞鄉村文化振興,邯鄲用文化浸潤群眾心靈。邯鄲市是“中國成語之都”,叢臺區三陵鄉借此得天獨厚的優勢籌建了“中國成語小鎮”,還請來了“中國成語印篆刻技藝”傳承人楊桂臣教習篆刻技藝。勤學苦練后,一大批農民完成了向匠人的轉變。一個成語就是一則底蘊深厚的故事,一次篆刻就是一次與先賢的對
話,他們收獲了技藝,更受到了文明的熏陶。篆刻班學員李麗冬的丈夫張延平過38歲生日,他作為村支書本想好好“樂呵”一下,結果請帖還未發出去,李麗冬就果斷制止:“虧你還是支部書記呢!”她悄悄選用上好的“昆侖凍”,操刀為丈夫精心刻制了一枚篆書印章。生日宴雖沒辦成,張延平捧著妻子制作的精美“寶貝”,心里比蜜還甜。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人們的觀念在悄悄轉變。繼曲周縣李曉利“零彩禮”后,先后有肥鄉區、魏縣、峰峰礦區等上千對情侶舉辦“集體婚禮”,以“零彩禮”步入婚姻殿堂。剛領了結婚證的磁縣撒谷村王鵬翔、尹祖鑫也是“零彩禮”夫婦。新娘尹祖鑫說:“好生活要靠勤勞創造,靠我們的雙手一定能讓日子幸福美滿!”
同時,“白事”也辦出了新風尚。日前,一場具有顛覆千年傳統舊俗的“白事”,在冀南新區南豆公村舉辦。喪葬儀式上,逝者家人和親友不再披麻戴孝、不再領取“利事布”,而是以臂纏黑紗、胸戴白花的文明節儉方式,悼念去世的老人。如今,這種葬禮儀式已在更廣范圍普及開來。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不辦”在群眾中逐漸形成共識。古都邯鄲,新風撲面。(據2018年05月10日《光明日報》)
《問政日照》“服務發展”專場 周二晚上8點現場直播!
龍 鳳:機器采茶效率高
市衛計委機關開展衛生大掃除活動
實驗小學:戴上紅領巾和孩子一起出發
總投資35.15億元 屏山7個重大工業項目集中開工
卸下群眾肩頭“兩座山”
保障重點項目建設 姑蘇區啟動征收搬遷掃尾清零工作
宿遷寶龍24街停車費為何從5元漲到6元?
凝聚家校教育合力 惠城學子翰墨書香度暑假
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郭翠朵來我市調研
綏寧縣:積極開展6?26國際禁毒日宣傳活動
擅自開挖道路致老人騎車受傷 施工者被判擔責七成
全省春耕備耕暨農業"三下鄉"現場會在臺山召開 臺山中國農業公園開園迎客
李平到市經開區調研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縉云縣立體監管促廣告業健康發展
全省首次拍賣“老賴”手機靚號 “99999”3萬元起拍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邢國輝到贊皇縣調研
黃山名茶蜚聲2018上海國際茶業展
全市收繳銷毀假冒偽劣消防產品780余件
“貝碧嘉”仍在徘徊 警惕臺風“回馬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