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了東西南北,最愛吃的小菜:酸菜。
小時候,最愛吃的菜是酸菜。那種叫“高梗菜”的青菜,似乎來世上一遭就是為了變成酸菜。晚秋時,母親將砍回來的“高梗菜”洗干凈、曬干,用鹽搓了,碼在水缸里,上面還壓了塊厚重的青石。不幾日,母親從缸子中扯出一把“高梗菜”,切碎了,放入蒜苗、干辣椒,熱油爆炒,酸酸的,辣乎乎的,非常下飯。
家鄉還有一種酸菜叫臘菜,其實是雪里蕻的一種,比雪里蕻粗大,暮春時節,臘菜長成大個子,泛黑的葉子透著鄉野的氣息。母親將臘菜腌好,放在鍋里烀熟了,撈出來掛在晾衣服的鐵絲上,在陽光的暴曬下,味道有些轟轟烈烈的感覺。不幾天,臘菜曬成了干酸菜,母親將它們裝在密封塑料袋里,以備吃時之需。臘菜炒肉、炒蒜苗、炒青椒,都有點門當戶對的意思。我上師范時,每周都從家里帶上一罐子臘菜,母親在菜里放了不少的辣椒和麻油吧,特別的解饞,也特別的開胃。
來到廣州后,發現南方的酸菜比起北方的毫不遜色。潮汕下粥的酸菜,我猜是芥菜腌制的,脆中帶酸,入口順溜。每次去潮汕菜館,吃白粥時,一份不夠,必讓服務員多來一份酸菜。潮汕的酸菜是淺淺的酸,進入喉嚨一下子就滑進胃里,讓你想著吃第二口。白粥配酸菜兩相宜,使人難以忘懷;而河源水綠菜腌的酸菜,也是別具風味?!熬G”其實是一種諧音,是粵語里“燙”的意思。嫩嫩的芥菜用水焯熟,晾干,用壇子封起來,停幾天,微微發酸的水綠菜大功告成。它雖然不是嚴格意義的咸菜,沖著它發酸,把它列入酸菜并無不妥。我們常吃的是水綠菜炒五花肉、炒牛肉,酸中帶點韌勁,有嚼頭。
當然,酸豆角也是酸菜中的翹楚。天河長湴村有家湖南人開的菜館,招牌菜就是酸辣雞雜。足量的酸豆角、紅紅的剁辣椒、雞內金、雞腎……列出來的食材,足以讓人流口水。我的一個同學是成都郫縣人,每次都給我帶些泡豇豆(酸豆角),那尺把長的酸豆角,不用切碎,慢慢嚼碎,非常咸,非常酸,又想吃多,卻不敢多吃,心里矛盾著呢。
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都有。人們追求甜美,必須經過苦。而這酸味,卻也調劑了人的生活。我呢,卻是喜歡酸酸的滋味,有的人無辣不歡,我是無酸心發慌。
丁純
公共自行車 咋變“私家車”?
2018年紅崗區將干好“四件大事”譜寫新篇章
隆回縣城區餐飲行業油煙污染治理成效初顯
宜昌市肉菜追溯體系初步建成 信息可查 流向可追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高新產業咸安改革引領企業轉型升級
酸得其所
永城市臥龍鎮組織開展2018年第三季度“逐村觀摩、整鄉推進”觀摩活動
辛識平:中非合作,擼起袖子加油干
同升社區黨支部開展“創新科技,放飛夢想”主題黨日活動
遼寧日報報道:小辣椒鋪出致富路
邊臨鎮192名貧困群眾領分紅
市教育局通報6起違規辦學案例 西電附中太白校區校長被免
鎮溪城管安裝隔離樁 有效解決車輛亂停放
大連理工大學與本溪企業項目對接會順利召開
廣東茂名邊防支隊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感動有你”活動
不同情況下離職補償方案也不同 法官詳解公式術語
男子酒后打傷的哥還踹壞出租車 被行政拘留13日
玉磨鐵路全線預計2021年底開通運營
市公安局:發布安全提醒,網約車乘客安全事故頻發
締結友好城市十周年 因特拉肯市代表團來我市訪問任澤鋒會見友城代表團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