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蔡思祥 通訊員 侯兆安)我市以秸稈禁燒為抓手,早謀劃,重落實,全市小麥秸稈機械化還田正有序推進。到6月7日,投入聯合收割機2.2萬臺,完成小麥收割面積108萬畝,投入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秸稈還田機具8000余臺套,完成小麥還田面積78萬畝。
全市印發《給農機操作手的一封信》和《秸稈還田》彩頁等各種宣傳材料5多萬份,懸掛宣傳標語條幅0.7萬余條,農機部門創新工作舉措,全力以赴抓好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出動技術服務宣傳車100余臺次,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服務30余次,開展技術培訓70余期,0.6萬人次參加培訓學習,共組織30場現場觀摩會,近萬人次參與;預計投入省級資金1億多元(占省級資金90%以上),市級資金1200萬元,各市縣鎮多級財政投入近億元。
收種進度快、作業質量高,成為今年秸稈機械化還田最顯著的亮點。農機部門在全市范圍推廣“高留茬收獲+秸稈粉碎”技術,解決了低留茬收獲時秸稈成行成壟,“粉不碎、鋪不勻”難題,同時大幅降低了糧食收獲損失;既提高了作業效率,減少了作業成本,又提高了還田作業質量,加快了還田進度。
我市還創新作業模式,實現“收獲、粉碎、還田”同步作業,組織開展好機具的檢修、調試和機手培訓,提高機具的技術性能、安全性能和機手的操作技能,減少故障發生率,大大提高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5月底前,我市完成對收獲、粉碎、還田的近2萬臺套還田機械全面的“體檢”,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農民、機手、服務組織購買大中型拖拉機和配套秸稈還田機械,同步進行機具調試和人員培訓。開展機具編組作業,2臺收獲機配套1臺粉碎機、1臺旋耕機(或還田機),形成“211”“三機聯動”作業模式,做到收獲一塊、粉碎一塊、還田一塊,加快了作業進度,有效地遏制了秸稈的露天焚燒。
小竹子長出大產業 帶動農戶致富增收
姜建軍率隊檢查高鐵西客站及配套工程建設情況
【評論】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推進生態功能區建設
“摩羯”登陸浙江溫嶺 浙皖豫魯等6省市有暴雨
如何實現從“村村通”到“路路安”?
“三機聯動”助力天更藍
《Welcome to Shenyang》童聲合唱版激情首演
【南關區】吉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喬恒到南關區視察幸福社區創建情況
激活集體產權助力鄉村振興
蔣超良在第13屆全運會表彰大會上強調推動湖北體育新跨越
男子以為交警下班 無證開假牌車進市區
聽羅湖“共建共治共享”故事,看社區治理從“獨唱”到“大合唱”
市公路局組織開展“全民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月”活動
一輩子收入由家人管著 65歲老人第一次用銀行卡很茫然
生命誠可貴 遮陽傘可拋
老人要求股票軟件改錯被判駁 法官:勿過分迷信軟件
今年第二場降雪降溫應急氣象服務進行時
2018淮海經濟區報業聯盟年會在蚌成功舉辦把脈新問題 共話新發展
湘潭市道路運輸管理處開展客運企業質量信譽考核
“健康杭州2030”規劃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