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城鄉公交,沿著婺城區虹戴公路往西走,先后經過蔣堂鎮、湯溪鎮,途經界首村、西葉村,幾公里的車程沿線,在某個路口轉個彎,所經之處要么是農戶房屋,臨路而建;要么是農田池塘,臨水溝壑的急緩坡。而往車外望去,道路延伸,路上的“安全防范”一路跟進,安全護欄、標示標線、監控信號燈等,設置齊全。
這是婺城區一段頗具特點的鄉村道路。
近年來,隨著農村道路實現“村村通”,積極創建“四好農村路”,農村百姓出行不再難,行走在美麗公路。但由于農村道路交通管理的薄弱,讓農村交通安全日益成為焦點。據統計,2017年,婺城區共發生交通事故8184起,其中80%以上集中在農村公路。
“相比于城市,農村公路交通情況更為復雜,沒路燈、隨意開口子、沒有斑馬線,有時候一棵樹擋住了視線,就可能發生一起嚴重事故……”昨天,婺城區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從“村村通”到“處處美”以后,如何實現“路路安”?6月10日,我們來到婺城區采訪。
人力不足,農村道路怎么管?
“兩站兩員” 讓監管“一桿子到底”
婺城區總面積超過1380平方公里,轄9鎮9鄉9街道,農村公路里程超過1490公里,占全區公路里程的94%以上。地域廣闊、多山區的現實,加之人力不足,使得農村交通安全管理的普遍性問題在婺城區更為凸顯。
2017年9月,結合浙江省小城鎮“車亂開”治理行動,“兩站兩員”試點建設推進會在婺城區蔣堂鎮召開,交通安全管理站(鄉鎮)、交通安全勸導服務站(村)“兩站”和安全管理員、交通安全勸導員“兩員”模式在婺城區鎮、鄉、村全面鋪開。
在婺城,交通安全管理站長由鄉鎮分管領導擔任,人員由交通、交警、鄉鎮聯村干部、農機員等組成;在村里的交通安全勸導服務站,勸導員則從“四個平臺”各村專職或兼職網格員中產生。通過走村入戶、巡街上路、宣傳誘導,“兩站兩員”把“單打獨斗”的農村交通管理變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群防群治模式,成為農村交通安全監管力量升級版,為實現推進農村交通安全管理、排查、整治、宣傳、服務五個下沉前移提供了有效支撐。
目前,婺城區已經發展擁有39名專職安全管理員、487名專職及兼職勸導員,形成了“交警+交通+行政執法”等農村公路交通監管力量全覆蓋式的常態化模式。
而在推進“兩站兩員”建設過程中,婺城區堅持走行政管理資源整合:借助鄉鎮現有“四個平臺”載體,實行“工作人員一同管理、工作任務一同布置、工作要求一同規范、工作成效一同考核”的“四個一同”制度,并把農村交通治理納入“四個平臺”網上監管,形成閉環,實現“兩站兩員”建設和“四個平臺”的管理“共贏”和提質增效。
得益于這個“一桿子到底”模式,婺城區農村公路交通安全不僅“有力量”,而且日趨精細化。“借助站、員模式和‘四個平臺’的閉環監管,農村公路交通管理的責任更嚴實、聯動更緊密、管理更有效。”婺城區公路路政大隊大隊長馮劍橋說。
補齊短板,如何提升安全感?
信息化驅動“源頭治理”
在交通繁忙的湯溪鎮上,“交通安全勸導站”里,有不少應急設備。鎮上的幾位勸導員早晚堅守在重要路口,“電動車隨意停走、摩托車不戴頭盔、農用車超載現象很多……”幾名勸導員如是說。
群防群治的“兩站兩員”模式固然好,但一方面勸導員不是執法者,群眾不服怎么辦?另一方面,勸導員要么是鄉村干部兼任,要么是集體推薦,人少錢少,如何留得住人?
一個護欄,一次勸導,一種警示。我們走訪多個勸導站,發現每月的記錄數以百計,人員、車輛、違法行為“千奇百怪”,安全責任咋落實?安全感如何提升?
2018年初,浙江全省農村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設試點建設在婺城區開展,這位婺城解決農村交通管理基礎信息不全、不準、不及時、不共享的“四不”突出問題,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在沒有路燈的虹戴公路上,夜晚行人走上斑馬線,警示燈會自動亮起,提示過往車輛;路口的“自適應信號燈”可以根據行人和車流量,自動設置間隔時長;路上有事故、墜物掉落或者違法違章行為,視頻監控系統會自動檢測記錄,并在后方的顯示屏上提醒或曝光,后臺的指揮監控中心也會同步收到……
依托信息化建設,農村交通監管變被動為主動性的動態監管,給農村公路裝上了“智慧大腦”,也提供了更多的監管執法依據。
目前,婺城區已定制開發了婺城區公路應急指揮平臺,設置了超限運輸非現場執法系統6套27車道,安裝監控視頻138套,公路信息發布系統20套,打造出了具有視頻全覆蓋、信號燈自適應、事件自動檢測預警、指示信息自動發布、環境氣候信息交通違法行為自動提醒等智能化功能的農村公路信息化體系。
“這是重型貨車過橋時的數據記錄,變化幅度的參數可以反映出橋梁的整體情況。”在婺城區公路應急指揮中心,24小時橋梁監控,實現了安全的綜合感知、分析及預警功能。工作人員介紹,在一些山區視線不好或急彎公路難以改造的地方,利用雷達感應系統,使兩車交會時提前警告……
向立體防控延伸,深化科技手段應用,目前婺城區農村公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統的建成率、使用率正在加速。
馮劍橋介紹,信息化是壓實責任的重要手段,它與制度相輔相成,威懾力強。目前,該區的農村公路交通安全app系統已經初步建成,下一步,將深化其與“四個平臺”系統對接,開發交通管理模塊,實現綜治、公安、交通等部門間的視頻監控網絡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利用大數據,使農村公路交通管理更智能。
“集市的時候必去、周末節假日必去、民俗活動必去、惡劣天氣必去……”在蔣堂鎮上,“老練”的安全管理員總結出了工作“秘籍”。靠著信息化的助推,2018年初至今,婺城區農村公路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44%,效果顯著。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是’四好農村路’建設的要求,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婺城區交通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加速推動信息化水平的機制、技術等建設,為農民致富之夢系上安全帶。
海州區市政二處黨支部開展黨員固定學習日活動
小竹子長出大產業 帶動農戶致富增收
姜建軍率隊檢查高鐵西客站及配套工程建設情況
【評論】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推進生態功能區建設
“摩羯”登陸浙江溫嶺 浙皖豫魯等6省市有暴雨
如何實現從“村村通”到“路路安”?
“三機聯動”助力天更藍
《Welcome to Shenyang》童聲合唱版激情首演
【南關區】吉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喬恒到南關區視察幸福社區創建情況
激活集體產權助力鄉村振興
陜州區現代農業領跑農業經濟
男子以為交警下班 無證開假牌車進市區
聽羅湖“共建共治共享”故事,看社區治理從“獨唱”到“大合唱”
市公路局組織開展“全民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月”活動
一輩子收入由家人管著 65歲老人第一次用銀行卡很茫然
生命誠可貴 遮陽傘可拋
老人要求股票軟件改錯被判駁 法官:勿過分迷信軟件
今年第二場降雪降溫應急氣象服務進行時
2018淮海經濟區報業聯盟年會在蚌成功舉辦把脈新問題 共話新發展
湘潭市道路運輸管理處開展客運企業質量信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