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聞網訊:“今年我家種的水稻又豐收了,又到了收錢的季節!”寶坻區黃莊鎮小辛碼頭村村民宋祥梅家的130多畝地,今年每畝增產了200多斤。10月19日,寶坻區首屆農民豐收節暨寶坻新米節在小辛碼頭村拉開序幕。時至今日,水稻已成為寶坻的支柱農作物,占天津水稻種植面積的70%以上,是天津最大的優質米生產基地。陣陣稻香彌漫空中,這就意味著,對于所有天津百姓來說,這都是一個豐收和收獲的節日。
游客咨詢稻米的品質和價格
400年前,浙江水稻種植技術傳到寶坻,自此開啟了南稻北種的歷史先河。一時間,寶坻境內掀起了改水種稻的高潮。歷經400年的發展,潮白河、薊運河、青龍灣河日夜奔流,30萬公頃水網滋養了寶坻這塊“魚米之鄉”。
每到秋天都是收錢的季節
“我們世代守著這片土地,村里人從小看著爹媽種地。雖然現在家家戶戶的地都被流轉出去了,但是大家還是愿意去承包土地耕種。”宋祥梅嘴上說著,心里美著,“我們耕種的水稻都是鎮里從種子公司選購的優良品種。通過立體種養,不僅收獲了優質稻米,稻田里還同時收獲稻蟹、稻鰍等新鮮的食材。過去祖輩都是憑雙手插秧、收割,全部收割完需要一個月;現在我們通過機械化收割設備,3天全部搞定。”
就連現場的魔術表演里都是稻米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到了秋收季節,游客以及很多市里和外埠的顧客就來訂購寶坻區的黃莊大米。小辛碼頭村有些稻米銷售大戶,現在已經賣出去五六萬斤大米了。不少顧客都是從網上訂購,大家都是口碑傳送,老顧客帶了新顧客來這里選購優質大米。
水稻豐收啦
“魚米之鄉”每年收割的稻米都不愁賣,這是村民們的共識。“有時慕名來的顧客到我們家門口去買米。”這是豐收季節村里又一個有趣的場景。
產業融合 豐收不只一點點
每年5月插秧的時候,都有不少市區和其他地區的游客過來小辛碼頭村的稻田里插秧,體驗農事。到了八月十五到國慶節期間,立體種養殖稻田里的稻蟹、小龍蝦、泥鰍等豐收,不少游客再來排隊釣稻蟹。有了玩的,還有吃的,游客在這里體驗農耕的快樂,感受醉人的生態美,品嘗饞涎欲滴的“小辛碼頭”稻田蟹,以及香噴噴的“小辛碼頭”稻米。
豐收的稻田
2015年起,寶坻區依托潮白河、青龍灣河、黃莊洼和箭桿河豐富的旅游資源,把稻漁產業發展與文化旅游有機結合,圍繞稻區建成了17個特色旅游村,在農耕文化中大做水稻文章。從傳統農業發展到休閑、觀光農業,寶坻區這塊“魚米之鄉”迎來了產業融合的新時代。
稻蟹也豐收啦
寶坻區農委主任龐永安介紹:“隨著天津市整體打造小站稻區域公共品牌,寶坻區全力推進小站稻育種、生產、加工和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發展。寶坻區出產的‘黃莊大米’就是作為天津小站稻的子品牌,按照天津市小站稻的技術流程進行技術推廣,實現水稻品質的統一和提升。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融合的發展目的。通過產業融合,帶動了水稻產業的發展。”
目前,寶坻累計發展稻漁立體種養近5萬畝,稻田套養品種涵蓋河蟹、泥鰍、龍蝦、甲魚、南美白對蝦、羅非魚、水蛭等十余個品種,成為京津冀地區稻漁養殖面積最大的地區。“寶坻黃板泥鰍”“寶坻寬體金線蛭”“有機泥鰍”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分別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天津市著名商標稱號,產品銷往韓國、日本,市場占有率達40%。“黃莊洼大米”“八門城”“津寶歡喜”“津寶地”“袁黃”等大米品牌享譽京津冀。寶坻區一家企業研發的電驅石碾低溫冷軋稻米深加工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兒童米、胚芽米、有機鰍田米和蟹田米等系列產品更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蟹田米還成為第十三屆全運會唯一指定用米。
寶坻,地處天津北部、北京之東,境內水網如織,1509平方公里土地上37萬畝稻田濕地阡陌縱橫。寶坻還是評劇、京東大鼓兩項國家級非遺發源地以及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的故鄉。著名學者周汝昌先生曾說:寶坻寓意美好,堪稱世界上最好的地名之一。這里,也是天津人的一塊寶地……(津云新聞記者吳宏 通訊員李宏光 趙彬 李文鵬)
唐山市圖書館盲人智能聽書機競爭性談判公告
不會下象棋 他如何創作出國際通用中國象棋還獲得專利?
為天使修補翅膀的人——實驗小學教師孫宏
杉山鎮全面推動環境整治 開展專項河道清理
零陵區接履橋中心小學:不忘初心 尋找紅軍精神
稻香彌漫 天津水稻主產區迎來首屆豐收節
有工作了,職奔新生! ——韶關監獄“臨釋人員”就業招聘會現場側記
海豐開展防范處置非法集資宣傳
洛陽發布大風藍色預警多地有7級陣風
第24屆石壁祭祖大典好戲連臺
應城白蟻防治實現全覆蓋
雙江鄉舉辦慶“七一”朗誦比賽 向黨的97歲生日獻禮
超市“漏洞”少了 職業打假人“跑了”
濱海新區城市形象亮相央視 繁榮宜居智慧新城盡展華麗篇章
醫藥產業專家本周末再聚臺州共話藥業發展與監管
隆回精準幫扶城鄉困難職工家庭解困脫困
2018北侖提升路域環境質量出重拳
淮安有個亞洲最大單體蝴蝶蘭生產基地
石碣開展為期半年的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
為什么訂外賣要訂和平區的?這答案我是服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