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汪元蒙 攝
全媒體記者汪元蒙 實習生張葉報道 “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在一年一度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托哀思的清明節來臨之際,3月30日上午,在市華僑公墓舉行開封市第十屆“節地生態安葬”——集體樹葬儀式,來自全市31個家庭的48具骨灰在春風中入土為安,化作片片綠葉,魂歸自然。
據悉,節地生態安葬是殯葬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為向群眾宣傳倡導生態殯葬方式,增強群眾生態安葬意識,從2009年舉辦第一屆“節地生態安葬”活動至今,市民政局已經舉辦了10屆“節地生態安葬”活動,從最少1個家庭參與,安葬1具骨灰,到今年31個家庭參與,安葬48具骨灰,10年來共有149個家庭參與,安葬骨灰達188具。
當天上午,位于西環路北段的市華僑公墓內一片肅穆,墓區一棵棵已經吐綠的松柏寄托著參與活動的市民對親人的哀思,在這里,市民政局為倡導綠色殯葬而組織的第十屆“節地生態安葬”活動舉行。在儀式現場,48個可降解骨灰盒在其親人的護送下,被緩緩放入由華僑公墓管理處工作人員預先挖好的坑穴內,并被黃土覆蓋。逝者家屬在敬獻鮮花后,放飛了寄托哀思的黃、白、綠三色氣球。至此,全市已有188位逝者采用了生態葬這種節地低碳的綠色殯葬方式。儀式結束后,參與活動的逝者家屬告訴記者,樹葬不僅綠色環保,也體現了“入土為安、魂歸自然”的中國傳統文化,對此家屬很欣慰。
市民政局副局長楊成平告訴記者,節地生態安葬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和民政部等九部委《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的具體行動。近年來,隨著殯葬觀念的進步和文明意識的提升,報名參加生態葬活動的市民家庭數量呈逐漸遞增態勢。今后,市民政局還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多種形式,切實把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生態葬工程抓出成效,從而真正使生者安心、逝者安息,福蔭子孫后代。
今年大慶至少建成一個緊密型成效顯著醫聯體
藍紹敏:全力提升防洪安全標準 全面鞏固水質治理成果
直播預告:市經信委主任馬中平明日接聽12345
手提世界最大馬燈 在同安通士達展現光影藝術魅力
包工頭偽造材料騙保近4萬元
開封市第十屆“節地生態安葬”活動在市華僑公墓舉行環保寄哀思 行動傳大愛
明日夏至 一年中最熱時期將至 別忘了咥碗面
我縣部署全國“兩會”信訪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
本市全面試用12項調查措施 兩級監察委共對55人采取留置措施
我市召開全面從嚴治黨和政治性警示教育暨中央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推進會議 孟祥偉講話 張瑞書主持 劉辰彥郝占敏出席
稻香彌漫 天津水稻主產區迎來首屆豐收節
有工作了,職奔新生! ——韶關監獄“臨釋人員”就業招聘會現場側記
海豐開展防范處置非法集資宣傳
洛陽發布大風藍色預警多地有7級陣風
第24屆石壁祭祖大典好戲連臺
《中國信息年鑒》二〇一八年會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創新實踐大會在我市舉行
資本市場助力動能轉換 煙臺境內外上市公司達47家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廣東 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
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成立
靜安共和新路街道城管中隊精細化拆違贏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