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一種記憶,是一枚時間的印章。
印記生活,印記心情,印記歷史。
我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年代,老百姓的生活:一個字“窮”。平常日子窮,過年亦是窮。“窮得叮當響”,所以尋常百姓家,過年似乎很少買新衣服,孩子多,若是買,也只是給老大買;然后,老大換下的舊衣,給老二,老二的再給老三……關鍵是,一定要縫縫補補,漿洗干凈;過年,總是要有點新氣象,“干凈”,就是一種新氣象。吃的, 自然也簡陋、清苦,飯桌上,很少有稀罕之物。肉,總還是有一點的,一二斤而已,主要是以之饗客。我記得,那些年里,在我們家,孩子們過年的最大享受,就是那頓“除日”的中午飯。每年的除日,全家人大掃除,午飯,父親就做一道“大菜”:豬肉燉白菜。肉,是豬臉肉。那時候,我父親是大隊干部,每年年底,總會分到一只豬頭的。肉片極大,厚厚實實,夾一塊入口,咀嚼起來,滿口流油,生香。至今思來,猶覺滋味醇厚得不得了。大人喝酒,都用小酒盅,習慣上叫“豆皮盅”,極言其小。喝的時候,酒盅放置唇邊, 一口一口地抿著喝, 慢悠悠地,好似生活過得還蠻滋潤的。酒盅小,一則是因為當時的酒,多為高度酒;但更為重要的,還是怕別人喝得多,過年,就打那么一二斤酒,怎經得起大杯去喝呢?
不過,那個時候過年,還是挺“熱鬧”的。鄉間過年,是必定得拜年的,晚輩給長輩,少的給老的。拜年,講究一個“早”,天亮之前,必得把“門子”拜完。所以,子夜之后,大街上就熱鬧起來,人影綽綽,熙熙攘攘,喧鬧得不得了。那份“歡樂”的動力來自哪兒?現在想來,真是有點不可思議。不過,再想想,“窮”也要高興啊;“窮歡樂”,也是一種歡樂啊。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物質生活逐步提高,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年,就頗有些“氣象”了。最大的改變,還是體現在物質享受上。一進入臘月,家家戶戶就忙著“備年”了。做新衣,購年貨,忙得不亦樂乎,人人臉上都堆滿了富足的笑容;流光溢彩,快樂,是寫在臉上的。到了新年,大人、小孩,個個都能穿上一身新衣。那種狀態下的新年,就似乎顯得特別光亮,大年初一,就是一個“暴食暴飲”的狂歡日——大吃大喝,成為一種風尚。初一拜完年,中午的事情,就是聚餐喝酒。酒桌上,大魚、大肉,大杯喝酒。中午喝了,常常還要晚上接著喝,仿佛,一下子,要把以前欠下的酒都喝完。在我們村子里的大街上,經常看到喝得東倒西歪,走路不成樣子的人。酩酊大醉,成為了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不過,醉則醉爾,但醉出的,是一份相對的富足,是對從前貧窮的一種宣泄,實在也是社會物質豐富的一種表現。
相伴而生的,也有一些社會不良風氣。比如, 賭博, 雖說“ 小賭怡情”, 但賭“過”了,就傷情。炫富,也成為了一種風尚;伴隨著“炫富”叢生的,就是“浮躁”的情緒,那一段時間,在追求富足的路上,似乎人人都顯得急急躁躁,匆匆忙忙……
一年一年地過著,于今,物質,已然到了極大豐富的程度;精神文明,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如今的新年,過得“淡”,過得“平靜”,過得豐富多彩,過得有意蘊。不是新年不新了,而是人們的心態正了;不是“淡而無味”了,而是味在“深處”、在“高處”,年味,愈加雋永了。沒有人再“急躁”,沒有人再“炫富”;浮躁,一變為“靜水流深”。過年,似乎只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相聚的機會,成為了一個交流的“ 契機”。也會餐,但很少有人喝醉,更多的是在餐桌上進行傾談:談工作、談生活,敘親情、敘友情。甚至很多人,借過年的時間,旅旅游,做些公益的事情,或者讀讀書,充充電。娛樂,是豐富多彩的,是健康向上的,是寓欣喜、歡樂于淡然中的。
如今的過年, 講究的, 是一個“ 精致”;講究的,是一種“品味”;講究的是,在新春中,事事、時時,都彰顯出一份精神的高度。 路來森
記內黃縣人民檢察院黨總支第二黨支部書記魏春雷︰為黨旗增輝 讓群眾滿意
市支隊開啟 “雙隨機”農業執法工作
隱藏于千年陶都,這個"文青圣地"終于開門迎客!讀書看展,還能開live…
過度清潔患上陰道炎 這幾類女性需警惕
沈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工作會議舉行
時間的印章(路來森)
【中證快評】市場過度悲觀預期終將被基本面證偽
交警推薦兩條路 教你輕松走成南
懷化市2018年“路政宣傳月”活動圓滿結束
質量興農:從生產、監管兩端發力
2017年泰州市限額以上新增批零住餐企業282家
合山鎮金山小區業主購房5年仍未見房產證
區人大視察生態環境狀況和環境目標完成情況
上栗縣嚴把花炮企業復產安全關
我市啟動“風雷”執法行動 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
銀川市氣象臺2018年07月19日07時48分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全省郵政“三互三聚”活動在黃岡舉行
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啟幕
衢州市國土資源局柯城分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出讓公告
符合條件的三類群體可申請住房補貼或保障房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就保障性住房情況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