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企業家與特教老師合力打造繪畫“靜土” 為有技能的“無聲人”提供就業平臺
洛陽橋畔畫院 于無聲處綻放最美
洛陽橋旁的無聲畫院布置古樸雅致,為聽障畢業生提供繪畫就業平臺。
特教老師指導聽障畢業生作畫
無聲畫院古厝內,隨處懸掛著聽障畢業生的手作和繪畫作品。
于無聲處綻放最美
泉州網9月1日訊 (早報記者 許奕梅 王盼琛 文\圖)在位于泉州洛陽橋旁的洛江區萬安街道橋南社區里,一座古厝被稱為“無聲靜土”,兩名聽障畢業生每日在這里靜心繪畫,她們的部分作品被來洛陽橋的游客們帶回全國各地。
這里是泉州的愛心企業家和幾位特教老師花費2個多月時間,為準備就業的聽障畢業生“量身定制”的文創院。
他們希望,更多有繪畫技能的“無聲人”能夠在這里施展所長,獲得認可。
帶學生就業屢碰壁 萌生想法辦文創院
“我是無聲人,幸而遇見你。”走在洛陽橋旁的橋南街上,一座紅磚古厝不由得引人駐足,因為它門前寫的這句話。
該處名曰“靜土”。走入,古厝布置古樸雅致,隨處懸掛的繪畫藝術作品令人流連忘返,兩名年輕女子正在專注地繪畫。當人們走近時,她們會轉過頭,微微一笑,比出一個手勢,意思是:你好!
她們是21歲的小萍和23歲的小虹,她們都是“無聲人”,是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職專畢業生。
“每天在這里安心繪畫,就是她們的工作。”在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從事自閉癥教學的方圓老師是這里的“護院”,她和同事陳思音、林呈河老師都是這里的義工。陳思音也是這兩名畢業生的繪畫老師。
方圓說,兩名學生在學校學習三年,在繪畫上都有獲獎,作品參加過市級殘疾人藝術作品展,繪畫功底扎實。臨近畢業,她們帶著學生在泉州、廈門等地找工作,但都沒有合適的企業愿意接納她們。
“她們也可以去車間當普工,但這是浪費。”陳思音說,她從教多年,發現雖然學生們有一技之長,但工作難找,有的無奈只能從事機械工作。之后,方圓在與身為企業家的一位朋友談到殘疾人就業問題時,這位企業家朋友想到,能否給兩個學生提供一個既能發揮才能又能謀生的平臺,辦文創院的想法就此萌生。
“我們想打造的,是安靜又接地氣的創作環境。”方圓說,7月一放暑假,她和陳思音就投入到文創院的籌劃中。
藝術創作完全原創 愿幫助更多無聲人
方圓介紹,這位不愿露面的企業家朋友四處打探,幫忙找了洛陽橋邊的這處空置古厝,從主人那租了下來。畫院里的一切都是從無到有,每一處裝飾和點綴,都是老師們和兩位學生手工原創。走進古厝庭院,左側有一面白墻,上面的綠竹圖就是兩名學生花費2天時間創作而成的。
花費一個多月的心血設計,畫院在8月初正式對外開放,兩名學生在這里專職打理畫院。
方圓說,畫院放置了很多學生的原創繪畫等文創作品,來訪者喜歡可以購買,也可以預訂。林老師也經常來小院指導學生繪畫。至今已有來自云南、北京等地的游客向他們預訂多幅作品。
為了方便學生和來訪者交流,老師們幫忙制作了交流本,放置在畫院的各處,還做了一本手語卡片,讓感興趣者可以即興學習一些交際手語。
“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尊重理解無聲人,讓他們也能融入社會。”陳思音說,畫院會不定期舉辦一些藝術創作公益活動,讓學生與外界多交流。
“希望我的畫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以后能去更遠的地方畫畫。”正在創作《洛陽橋》的小虹打著手語說道。
方圓說,為了開辦這個小院,她的朋友前期已投入20多萬元,包括學生的工資在內,每月的支出要上萬元,目前小院還沒什么收益。方老師與學校領導溝通后,校長蔡景燦也重視學生就業和殘健共融,大家期盼小院能長期運作下去,以后為更多有技能的無聲人提供就業機會。
【責任編輯:黃冬虹】
湖南安仁:“五化”同治,打造美麗鄉村新貌
彩超等醫療設備更正/變更公告
即日起 寶雞低收入和農村“煤改氣”家庭將獲補貼
我市清理規范電網和轉供電環節收費
關于全面開通省政務服務平臺公積金服務事項辦件功能的通知
洛陽橋畔畫院為有技能的“無聲人”提供就業平臺
盧龍縣交通運輸局:打好組合拳 防治大氣污染
36年前全國各地“斑斕虎”云集漳州
時評:新媒體讓健康教育入腦入心
鄭小胡景區旅游企業調研:進一步擦亮旅游品牌 提升旅游吸引力和影響力
市衛計委醫師定期考核機構名單
2018年春運落下帷幕 貴陽機場鐵路旅客大幅增長
西湖:西溪街道談心談話抓實效
鎮江108處險工險段已治理完工
奮戰百日 圓夢高考
突破資源瓶頸 新北區國土集約利用成全省模范
魏都區:今年1月至3月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8.5%
2017:水都答卷——丹江口市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平遠投入1.9億元 助推景區提檔升級
方下鎮離退休老干部參觀新項目建設豐富離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