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尚非
據媒體報道,近日,百度集團董事長李彥宏針對用戶數據隱私問題的一句話引來眾多議論。李彥宏表示:“我想中國人可以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么敏感,如果他們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很多情況下他們是愿意的。”
在大數據時代,由無數個人小隱私組合而成的大數據,對于個人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數據也變得越來越敏感。道理在于,在大數據時代,由于對數據的匯集、處理、掌控、分析乃至分發的各個環節,幾乎都集中掌控在少數高科技公司的手中,人們對這些涉及個人的隱私數據的把握,實際上處于茫然或失控狀態。不過即便由于技術隔閡、不透明等原因,公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么敏感”,那些搜集處理涉及公眾個人隱私數據的公司卻必須對此敏感,并對相關行為負法律責任。
當然,問題也在于,雖然公眾的個人隱私越來越成為數據鏈中的一環或數據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其隱秘性需求卻并未改變,有關個人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依然有效,也仍然適用于這些新的處理程序和手段,由此實現對個人隱私的保護。退一步說,即使隱私保護的法律原則有所疏漏,在對待公眾個人隱私上,不作惡、不鉆法律空子,或在數據使用后果不明、難以判斷時停止所為都是正確的價值選擇。
可以肯定地說,在公眾個人隱私和便捷性之間,確有一定關聯。但是,若問有多少人愿意以自己的隱私來交換這種便捷性,恐怕并不能得出“很多情況下他們是愿意的”結論,即使少數愿意的,也是建立在知情、法定條件允許下進行的。
許多便捷性也并非必須以隱私交換為條件。即使有人愿意,也不能將“對隱私問題沒有那么敏感”等同于“開放”,這既是對隱私的誤解,也是對“開放”的扭曲。一個隱私滿天飛的地方,并不能被稱作“開放”。
對于個人隱私和便捷性之間關系的現狀,李彥宏只不過說出了實話。這其實也是在提醒公眾、監管機構和立法機關,在高技術條件下,對那些匯集、處理、掌控、分析、分發涉及公眾個人隱私數據的企業應加強監督、監管,有針對性地進行立法。在技術不斷進步的時代,更應該注重保護公眾個人隱私。
“鶴馬”開賽進入倒計時 賽事服務將更加人性化
2017年度自治區黨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征求意見工作組到桂平市召開征求意見建議座談會
貸款4萬到賬3萬揭秘“套路貸”套路到底有多深
咸寧市委辦公室開展廉政教育暨基層調研活動
市油田藝術中學召開“十三五”省級立項課題結題成果展示報告會
大數據時代更應保護公眾隱私
虹口區提籃橋街道辦事處榮獲“2016—2017年度上海市信訪系統先進集體”
市第五中學爭做“光盤行動”實踐者
何良軍率隊到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匯報工作
淮陰“三嚴”筑牢高質量發展安全防線
市勞動競賽委員會成員單位會議召開
馬虎男子不鎖門 熟睡中手機被盜
采取有效措施 確保2018年度全市黨報黨刊發行順利完成
打造葡萄產業園區 深化結對幫扶工作
百名騎手騎行東陽 宣傳第18個世界知識產權日
吉林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扶貧辦出臺7條就業扶貧政策
環保部門開展“藍天保衛戰”第二輪執法
市政協圍繞全市“十項重點工作”開展視察調研
周寧志愿者為流浪人員“換新顏” 獲上萬網友點贊打Call
民生關注丨上學時險被陌生人拉走?原來是熊孩子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