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國有公司 龍頭企業合作社”,建立集采、銷、送一體的農產品銷售平臺,黔西南州破解產銷對接難題;抓市內市場產銷對接、線上線下平臺融合發展,銅仁市五個抓手為綠色優質農產品出山保駕護航……近來,貴州商務通過創新運用政府資源和市場資源推動產銷對接,在加快推進黔貨出山的同時,帶動51.27萬貧困群眾增收、脫貧,走出一條扶貧新路。
放眼全國市場
產銷精準對接
一年來,搭建平臺渠道幫助農產品集配企業與學校、機關、部隊、醫院、超市、國企有效對接,學校、機關本地農產品采購率已由原來的20%左右提升到48%。運用對口幫扶機制,深入分析北、上、廣、渝等目標市場行情,實施菜單式推介,舉辦或參加各類推介會133場次,簽訂的長期合同金額達到了115.03億元。
依托市場主體在全國重點批發市場設立4個分銷中心,在云南和越南老街省、海陽省設立海外分銷中心。去年分銷中心銷售農副產品近18億元,輻射帶動了3.7萬群眾。依托與三大電商巨頭戰略合作機制,推行農產品直采、微菜場等新模式,通過線上銷售的黔貨超過130億元,同比增長了74.4%,是實施電商精準扶貧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目前,一個以分銷中心為前端,集配中心作銜接,反向指導合作社訂單式生產的產銷一體化鏈條初步形成。
補齊物流短板
助力黔貨出山
全面推廣龍頭企業 合作社農戶模式”,以20個農商聯動示范縣為帶動,在貧困縣布局建設92個上聯生產、中聯流通、后聯銷售的農產品集配中心,依托這些集配中心推動貧困地區合作社與貧困群眾形成利益聯結,實現三方抱團發展。
通過利益聯結,去年全省合作社銷售訂單達到25227份,金額達266.26億元,帶動51.27萬貧困群眾有效增收。依托國有公司設立收儲基金,在集配中心實施保底價收購,確保市場走低時農民收入不減,在部分地區試點為貧困村合作社購買訂單保險,解除群眾發展生產的后顧之憂。經過一年努力,以龍頭帶農戶的利益聯結扶貧機制在全省基本形成。
利益聯結機制
廣惠貧困群眾
為加快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助推貴州經濟騰飛,通過加快補齊商貿流通設施短板、培育市場主體,著力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實施了冷鏈物流業助推脫貧攻堅行動,運用扶貧產業子基金,引導社會資本重點圍繞農產品主產區、交易市場和集配中心布局建設冷鏈設施。目前,全省庫容已達79.4萬噸,冷鏈運輸車輛達到703輛,冷庫保有量從原來的全國28名上升到前20名。
同時,加快實施商貿物流標準化建設,重點培育20個示范基地和34個3a級以上商貿物流骨干企業,推動構建商貿物流新體系。阿里巴巴集團發布的“2017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去年我省物流時效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嚴格地方標準
創建品牌體系
為確保農產品綠色優質、安全放心,堅持以中高端市場為導向,我省制定修改了60余項地方標準,將2700余個農產品納入貴州綠色農產品推介管理平臺,強化產品質量認證。構建了統一的貴州農產品品牌管理體系,優選蛋禽、食用菌和蔬菜等作為統一對外宣傳的重點農產品,逐步打響黔貨品牌。
另外,會同食藥監、科學院等部門完成1163個重點農產品質量追溯,并與商務部肉菜追溯系統互通,實現農產品來源可追溯、流通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記者 孫維娜
從倒數第二到全市第一東鄉平安建設漂亮翻身
張瑞書市長再次赴中節能公司調研
龍門吊下造船人葉清竹:穩如泰山擔重任
開福區新建“三校一園”
關于做好2018年度臺州市“海外工程師”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貴州商務探索出產業扶貧新路 助推“黔貨出山”
我局組織召開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工作推進會
廣西師大雁山校區四期公寓42棟有學生墜樓,已無生命體征
省質檢院、省危化所到雅安市調研依法施檢賬圖模式工作
兩車追尾1人被困 消防緊急救援
川南臨港片區和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簽署合作協議
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
以科技創新合作促經濟轉型升級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47.95億元 同比增長14.5%
10大關鍵技術引領湘茶升級
眉山市水務局關于《黑龍灘水庫禁釣區劃定及庫區垂釣管理方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
“利劍行動”凈化旅游市場
東山西埔鎮:積極“備戰”,全力做好節前各項工作
監管層表態加速房地產稅出臺草案年底前或首次審議
浦發銀行上海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