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歲的六和塔史上有過多次大修,最后一次大修,開啟了國內古塔修繕新時代
六和塔,矗立于錢塘江畔月輪山上,據守杭州的南大門已有千余年,不僅是杭州西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這座城市的一個顯著地標。而正因為顯眼與“身份地位”,史上,六和塔曾多次遭遇劫難,被徹底重建過,也經歷過十數次大修。
1949年后,六和塔歷經的大規模維修就有4次,其中1991年規模最大。當年的大修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姮主持,調整了塔頂屋面坡度,加以鋼結構支撐,更換了一萬多張屋瓦,并在塔身添了一整張“防雷網”。2013年,六和塔又迎來大規模保養性維護,裝上了“動態心電圖”。監測顯示,1991年大修后,六和塔一直很“健康”。
近日,郭黛姮教授再度來杭,下飛機后第一站不是酒店,而是直奔六和塔——這是自六和塔那次大修后,郭教授首次回到杭州,因惦念六和塔這位“老友”,特來看看它的近況。
1000多歲的六和塔曾多次遭難
被徹底重建過,也經歷過多次大修
六和塔初建于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是一座八面九級樓閣式磚塔,外形雍容大度,氣宇不凡。《咸淳臨安志》卷八十二記載,“塔高九級,五十余丈,內藏佛舍利,或時光明煥發,大江中舟人瞻見之”。
六和塔是磚筒體加木檐廊結構建造,從外自內由外墻、回廊、內墻和塔心室四部分組成,層層回廊上有開窗,文人墨客可登塔遠眺。在這種結構的塔發明出來前,塔以實心居多,不可供人登高,六和塔的“鄰居”——白塔公園里的白塔就是如此。
史料顯示,六和塔建造當時,杭州是吳越政權的首都,據傳錢塘江潮為害一方,令統治者錢弘俶極為頭痛,于是在兩位高僧延壽、贊寧的建議下,造塔“鎮壓”江潮。動工第二年,塔側開建開化寺,這秉承于中國早期寺廟建筑的風格,先有塔,后有寺,寺之建筑皆以塔為中心而建,可惜開化寺如今已不復存在。
北宋末年,杭州兵災不斷,六和塔也沒幸免,宣和三年(1121年)毀于兵火,幾乎片瓦無存。南宋定都杭州后,錢塘江潮始終是統治者心頭大患,看見百姓生活受擾,高宗趙構于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下旨重建,前后歷時十余年。新塔規模比原來小,質量卻更勝一籌,在當時無論規制、造型還是功能皆首屈一指。
如今的六和塔,依然保存著南宋時期的磚構塔身,但塔的木構外檐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可謂多災多難,屢建屢廢,直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杭州人朱智捐資修筑錢塘江堤壩時,一并重修六和塔,在當時尚存的磚結構塔身外添筑了13層木結構外檐廊,其中偶數六層封閉,奇數七層分別與塔身相通。塔芯里面,則以螺旋式階梯從底層盤旋直達頂層,全塔形成“七明六暗”格局。
經過這次修繕,六和塔的形狀基本定型。據史料記載,朱智重修六和塔,工程浩大、艱巨,僅搭設施工的腳手架就花了3年時間。
最后一次大修前發現棘手問題
怎么修?來自清華的教授提出“修舊如舊”概念
1991年大修前發現危險情況
木結構損壞嚴重,梁和磚墻脫開……
1961年3月,六和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9年以來,六和塔也經過多次維修,其中規模較大的有4次。1953年,因磚塔頂層屋面漏水嚴重,進行了一次大修;1957年在塔頂安裝了避雷針;1971年,維修解決了木結構霉爛、白蟻危害等問題,并加設鐵欄桿,將部分木窗臺板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1991年的這次維修,交到郭教授手中的六和塔,總高59.89米,塔內傷痕累累:木結構損壞嚴重,柱子有側彎現象,危害較大的是漏水引起的屋面木基層、木柱腐爛。另外,還存在樓袱橫紋受壓局部變形、樓板腐朽、地坪磚破損等問題。
1234下一頁全文閱讀
深圳還需要更多吸引人才的加分題
市醫改辦到崇明督查2017年綜合醫改工作
地鐵9號線預計明年試運營
酒后失語引發矛盾 民警調解舊友言和
寧德市領導開展脫貧攻堅迎檢督查
六和塔在杭首嘗“修舊如舊”
長春市普通高中第七聯盟啟動儀式舉行
列東大橋:見證三明工業建設
為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言獻策
城鄉兒童手拉手 結對幫扶情誼深
【民生留言】水寨鎮樓里角片區村道太窄通行困難
梭子蟹“霸占”青島海鮮市場 本地螃蟹最受歡迎(圖)
我市舉辦第九屆外國專家江淮行活動
黨建促隊建 提升凝聚力戰斗力
盤活單位停車場的“夜間資源” 青島探索共享停車
建行恩施州分行看望慰問貧困戶
羅湖“教改”推動5個供給側改革 “百億百招”謀劃教育發展
興化市舉辦翰墨丹青書畫交流展
市衛計委組織召開迎江區基本公共衛生婦幼“兩卡制”工作會議
山東省高考綜合改革政策高中學生4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