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新聞網(記者韓亮 通訊員王智 呂有明 袁建)“以前電話費每個月要300多元,現在不到100元。”8月20日,黃州區陶店鄉黃泥潭村黨支部書記張自群說,以前村里由“三資”帶來的矛盾糾紛多,花在接打電話上的費用就不少,隨著“三資”清理的推進,老百姓的怨氣少了,矛盾糾紛少了,電話費也少了。
村里有多少“家底”?掙了多少錢?都花在哪兒了?……農村集體“三資”一直以來都是農村群眾關心的熱點。去年以來,黃州區在全區137個村(社區)中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清理,緊盯每個村組、每張發票、每項資產、每宗資源、每份合同,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走過場,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黃泥潭村養魚大戶吳某承包魚池水面14畝,長達14年未與村結算。通過“三資”清理,村里組織清收專班到吳某家里做工作,擺事實,講政策,促使他思想發生變化,一次性結清承包費18200元,還將合同重新簽訂。
陶店鄉蘇家鋪村將“三資”清理的“利劍”延伸到組級,率先在該鄉取消組級核算,實行村級核算,打通了監管的“最后一公里”。“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把資金管起來,集中起來辦實事。”該村黨支部書記吳國良說。考慮到有的塆組道路夜晚漆黑、村民行走不便,村里安裝了路燈,整治了塘堰,老百姓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三資”清理,對于老百姓來說,要有一本“放心賬”。禹王街道蔡吳廖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曬賬”的方式,將“三資”清理賬目公布于眾,村民根據情況各抒己見,對前一段清理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進行“挑刺”,讓村干部“紅臉出汗”,解開群眾的“心結”。
如今,黃州區農村集體“三資”的“錢袋子”更緊實,“家底子”更清晰,資金得到規范管理,資產得以保值增值。黃州區出臺“三資”管理辦法、管理流程等制度16個,做到用制度管人、管錢、管權、管事。在全省率先建立農村“三資”管理新平臺,推行“三資”信息化管理,2018年初,在全市率先啟用“三資”管理新軟件。新的平臺建立后,全區所有的“三資”信息全部輸入電腦,所有的“三資”信息可以在網上公開查詢。
(責任編輯:胡思思)
上饒市防溺水督查組蒞臨浙源小學督查防溺水安全專項工作
市人防辦黨組集體學習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
景點串珠成鏈 農旅融合發展 竹溪打造旅游“金飯碗”
東城區成功舉辦青年冰蹴球團體賽--2017年“青春夢想 活力飛Young”東城區社區青年匯文化體育活動季落下帷幕
克克出席巴藥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會
黃州區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清出成效
如此停車 太任性!
進基層到一線 讓十九大精神入腦入心
生態城聯盟電競館下月投運
羅坊交警中隊:無悔堅守護平安
順義石家營村鄉情村史陳列室展現新農村新變化
海河路辦事處開展半年考核工作
瓦軸工業裝備軸承出口實現高增長
湘潭河長制湖長制宣傳進農村、進社區
廬陵新區:對標看齊 深化推進
市政協委員分組討論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
東山 弘揚禮孝文化 傳承傳統美德
動真碰硬解決營商環境突出問題
好心照管員資助貧困生考上大學 小伙打工賺錢送來錦旗
城管開展專項行動,整治跨門檻經營3804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