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伊通滿族自治縣圍繞全面實現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重大發展任務、重大民生任務,緊扣“扶持誰、誰來扶、怎樣扶、扶什么”的問題,瞄準最貧困鄉村、最困難群眾、最迫切問題,全面吹響脫貧攻堅的嘹亮號角,集中精力啃“硬骨頭”,堅定信心打好“攻堅戰”。
截至去年底,全縣295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退出,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達到脫貧出列標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和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精準部署 邁開“大步子”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伊通縣委、縣政府立即行動,迅速部署,先后召開了縣委常委會議20次、領導小組會議3次、600人以上規模的脫貧攻堅推進會議4次。嚴格落實“省統籌、市縣落實、鄉村管理”的工作體制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體制,細化工作目標和任務,狠抓落實,形成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制定下發了脫貧攻堅工作要點、脫貧攻堅責任分工方案、脫貧攻堅責任清單、脫貧攻堅重點工作任務推進方案等10余項文件,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政策引領。另外,還抽調了20名青年后備干部充實到扶貧第一線,指導鄉鎮完成精準識別、危房改造等脫貧攻堅工作。下派貧困村第一書記27人,為脫貧攻堅提供了組織保障。
——精準識別 找準“窮根子”
堅持把建檔立卡作為脫貧攻堅的基礎性工作,由脫貧攻堅服務中心抽調20名年輕干部帶隊深入貧困鄉村、農戶,采取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專題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全面了解貧困鄉村的發展狀況和貧困群眾的所思所盼。堅持“八不入”原則,采取“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評議”五步識別法,嚴格按照程序開展工作,確保一戶不漏,一人不落,應進必進,應退必退。建立部門聯動機制,脫貧攻堅服務中心會同相關部門、單位,開展數據比對工作,確保數據精準。
——精準幫扶 搭通“好路子”
始終把抓好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不懈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伊通水利局全力解決群眾飲水問題,投資1786萬元,建設水利工程項目35個;住建局大力推進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建檔立卡危改戶1629戶;縣教育局全面落實教育扶貧計劃,幫助困難學生4000余人,新建教學樓7棟;縣衛計局扎實開展醫療健康扶貧,組織開展健康扶貧義診逾200次,共接收“先診療后付費”貧困住院患者404人次;縣農牧局積極推進結構調整,棚膜經濟向貧困村傾斜,建設牧業小區9個,新建排水溝1200延長米;縣交通局加快實施村屯道路暢通工程,實施改造公路建設項目4個,總計路線全長35公里,完成55公里破損路段的維修改造工作,延伸農村公路通達里程,通客車率達100%;縣國土局積極申請國家專項高標準農田項目資金,修建村水泥路22條,砂石路16條,橋梁1座,圓管涵22處,抗旱井34眼;縣發改局依托“新增千億斤糧工程”,鋪裝機耕路26.254公里,新建農道橋(涵、過水路面)53處;縣農電局新建改造配電變壓器23臺,組立水泥桿496基。
——精準造血 探索“新法子”
堅持把產業項目扶貧作為“造血式”扶貧的有力支撐,積極探索多種產業扶貧模式,大力推進以特色農業、民族、旅游、電商等產業,培育貧困群眾增收的新增長點,提升貧困戶造血機能。2017年共安排扶貧項目25個,投入資金2219.7萬元,實現了全縣貧困村產業項目全覆蓋。加大推進金融扶貧力度,縣政府出資500萬元建立風險補償資金專戶,26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授信,縣農牧局進一步擴大“吉牧貸”放款規模,指導開展養殖業扶貧就業項目1個。同時,積極推進電商扶貧,縣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免費為電商扶貧企業開展農產品溯源、產品網絡銷售、人才培育、物流配送等功能。此外,還大力開展創業就業扶貧,免費開展種養業、加工業、服務業、電子商務等使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
靖江市發布《2018年緊缺人才需求目錄》
赤壁趙李橋鎮入選“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市區160條背街小巷開展綜合整治
湖口四小開展“爭做新時代好隊員——集結在星星火炬旗幟下”少先隊建隊日系列活動
集聚區:沖刺全年“滿堂彩”全面打好“六大攻堅行動”戰役
伊通精準扶貧再發力 多措并舉齊攻堅
禪港臺三地連心助力精準扶貧
坐上觀光1路 去逛正定古城
圖書漂流進小區活動已開啟 方便業主借閱
工業園區多措并舉保障學校食品安全
鉛山:“四大支撐”合力助推工業崛起
“五老”講故事走進校園 凝聚合力育少年
0:3不敵博卡青年 山東魯能獲濰坊杯亞軍
武陵區雙觀幼兒園: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上街區三舉措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
中國貿促會(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服務中心落戶福州自貿片區
文化志愿者提供國學培訓 百名孩子暑期免費學才藝
到2020年 臺州上云企業將達到3.2萬家
市財政局多舉措做好收入組織工作
商業與金融并駕齊驅 高新區:港城未來的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