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參觀展覽
邊鈺本報記者錢晞文/圖
8月1日,作為四川省第十三屆運動會活動之一,由廣元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體育局主辦的《蜀·動——四川古代體育文物展》在廣元市博物館正式開門迎客。
博物館里,彩繪童子抱鞠俑、褐彩蹴鞠紋枕、仕女打馬球俑、宋代木質象棋子、清代的十八般兵器等近200件精品體育文物亮相,會合著古人體育和游戲情景,一場“古人運動會”正在上演。
彩繪童子抱鞠俑
靜文物撞上動體育
這是一場躍動的文物展
戰國蹴鞠、漢開百戲、魏晉風度、唐好擊球……中華體育,連綿悠長,如何在其中尋找四川體育歷史蝶變脈絡,8月1日開展的《蜀·動——四川古代體育文物展》給出了答案。
步入廣元市博物館,紅底宣傳墻上,運動的古人形象躍入眼簾。左手邊,懸空垂掛的字畫卷里,《登高》《秋千》等和運動相關的古詩詞躍然于紙上。蹴鞠、小巧捶丸、馬球桿……這場以四川體育為核心的文物展,充斥著濃郁的體育元素,讓博物館充滿了躍動的感覺。
“整個展覽分為四川古代體育之源、武藝與武術、養生導引、百戲表演、棋類活動以及球類競技六個單元。”負責此次展覽的成都體育學院博物館老師高瀟介紹,為了更好地展示四川體育歷史發展歷程,展覽通過展出古代文物、拓片、照片與場景復原等形式,帶給觀眾立體多維的觀展體驗。
沿著博物館走一圈,自清代流傳下來的十八般兵器威風凜凜;憨態可掬的角抵俑,舞動身姿,體態逼真;小巧倒掛的倒立俑肢體靈活,栩栩如生;打馬球的宋代仕女英姿颯爽、柔中帶剛……此外,展廳的最里角和最外角,還設有圍棋體驗區和馬球場。除了觀展,觀眾還可以親身體驗古人的體育活動。
褐彩蹴鞠紋枕
小童子不簡單
一個抱鞠俑折射蹴鞠演變史
七歲的王浩然在媽媽的帶領下,一大早就來到了展廳,從來沒有看過體育文物展的他一來就被各種文物器具吸引。“這個小男孩和我一樣萌!”吸引王浩然的正是此次展覽的鎮館之寶——宋代彩繪童子抱鞠俑。“如此雕像在國內當屬罕見。”高瀟介紹,從它的身上我們不僅能了解宋代人在體育活動中的著裝,還能得知“足球”的演變。
別看主角是個幾歲小孩,他手里的球卻大有文章。這個眉清目秀的光頭男孩身著羅衫,抱球而坐,一只腳光著,一只腳穿著鞋子。他左手虎口位置握氣嘴,左腿上放著換下來的球膽。而這正是反映宋代蹴鞠歷史的重要實物。
早在兩漢時期,四川地區就流行蹴鞠。西漢著名文學家、成都人揚雄《法言》曾記載:“斷木為棋,杭革為鞠,亦皆有法焉。”這說明,當時川人以皮革做成蹴鞠(足球)。到了唐代,充氣球的出現帶來了蹴鞠史上的革命。這種“氣球”外面用動物皮革,內胎用豬牛等動物膀胱制成,被稱為香胞,極大增加了蹴鞠的趣味性。到了宋代,這種工藝更加成熟。
再看這尊抱鞠童子俑,他腿上的東西正是已經被踢破的球膽,也就是內胎。“之所以說小童子不簡單,原因就在于此。”高瀟解釋道。
仕女打馬球俑
一石一圖
跨越歷史探尋體育文脈
四川古代體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早在數萬年前,四川先民就在生產勞動、軍事戰爭、游戲娛樂活動中創造出燦爛的原始體育文化。從距今約4萬年前的資陽人,到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四川史前體育逐漸發展成熟。展覽中展出的新石器時期的石斧、石鏃、骨鏃和陶球等就印證了這一事實,即原始體育活動與史前四川先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40歲的劉越是一個十足的體育迷,此次看展,他收獲頗多。“沒想到還有專門的體育文物展。”在捶丸展區,幾枚顏色、大小不一的捶丸和一幅壁畫吸引了劉越的注意。通過閱讀捶丸歷史介紹,劉越驚奇發現中國早在公元10世紀就出現了類似現代高爾夫運動的活動。“這比國際體育史界一直認為高爾夫球起源于15世紀蘇格蘭的時間還早,太自豪了!”
當然,展覽還具有濃郁的四川元素。四川古代武術最輝煌的篇章,莫過于出生廣元市的女皇武則天開創的武舉制度。“武魁牌匾、石鎖等文物的展出彰顯了四川武術教育的發展歷程。”廣元市博物館負責人俞天喜介紹。此外,展覽還展出了七力士較力圖拓片,其內容是百戲中關于力量的表演。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見到該塊畫像石時,曾稱贊其為中國古代奧林匹克競技圖。
今天的國務院常務會定了這兩件大事
日照海洋公園開園在即 記者帶您先睹為快
溆浦縣開展2018年黨員干部脫貧攻堅集中輪訓
明日,讓大東街口“承包”你的一整天
合意安居小區“不合民意” 居民想過個安全“年兒”
這里有一場“古人運動會”四川古代體育文物展亮相廣元
南京邵商項目組來邵對接洽談健康養老產業項目
青山綠野繪新景 民富村美展新顏
滁州市質監局會同市工商局開展“雙隨機、一公開”部門聯查
善用網絡媒體講好洛陽故事——訪市政協委員楊鵬飛
【家國網聚·網絡旺年】訪貧問苦和精準扶貧就要這樣做
第六屆“愛心送考”正式啟動
“七五”普法:中期督查位列全市第一
這34家醫院 困難患者收到網上募捐款將對接醫院賬戶
首屆龍門山民宿發展論壇下周在彭州舉行
紅船精神耀邊疆丨我市第八批第二期援藏醫生啟程開展援建工作
交通 未發生重大交通事故
本地股|健帆生物盤中漲停昨預告前三季盈利或升六成
我省21個委辦局及機構共推“落后產能退出”
通化縣大安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