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天氣漸冷,淮畔珠城卻始終活躍著創新的因子,不斷釋放著發展的熱度——
蚌埠接連舉辦中國mems傳感器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蚌埠)高峰論壇、2017年院士安徽蚌埠行、第12個院士工作站揭牌、安徽省第四屆工業設計大賽頒獎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工業設計周,市政府與清華大學、凱盛集團等合作集中簽約等活動……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這一場場創新活動的舉辦、一個個創新平臺的搭建,正是蚌埠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創新發展這個第一動力,匯聚各種創新力量,推進蚌埠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和實際行動。
關鍵詞 動力
技術創新產生磁場效應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而創新,正是融入蚌埠血脈的發展基因,激活這一基因,才能擁有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里,0.15毫米極薄玻璃薄如蟬翼,能像普通塑料薄膜一樣彎曲,甚至柔韌性更強——從“超薄”到“極薄”,爭當全球第一,作為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城市,蚌埠有這樣的底氣與能力。
10月12日上午,中國第一片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高效模組在蚌埠成功下線。這是全球光伏領域的開創性成果,實現了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模組的國產化,對全線打通中國薄膜太陽能模組產業鏈,打造中國最大的薄膜太陽能光伏基地,推動新能源發展核心增長極具有重要意義。
一個個接踵而至的創新成果所產生的磁場效應,帶來的是產業結構的顯著優化,體量規模的大幅提升,骨干企業的快速集聚。
今年以來,隨著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深入實施,我市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得到不斷提升。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69億元、居全省第3位,增長17.2%、居全省第6位。知識產權工作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前三季度發明專利授權量377件、居全省第6位,實現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8件、居全省第4位。1-10月份,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7.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6位。
一枝獨秀不是春。中光電8.5代基板玻璃、41所5g通信測試系統、214所mems核心器件……隨著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蚌埠,正由原來的以紡織服裝、機械化工為主導的老工業基地,加速向以硅基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的新型化工業城市轉變,為加快建設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了強勁動力。
關鍵詞 活力
要素集聚產生乘法效應
十九大報告指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一個地區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一個企業創新的主體是人才。
而創新從不是孤立事件,它需要一定的環境、氛圍、體系,正如十九大報告闡述的,是與實體經濟、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完整體系。
今年9月,安徽省大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化學減材技術成功制作423ppi高精度金屬掩膜板,并在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上進行產品發布,獲得參會代表的關注與好評。大富光電創始人高小平,是我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領軍人才、安徽省特支計劃創新領軍人才、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
“我們在獲得首筆‘專利貸’后,研發能力迅速增強,核心技術不斷提升,很快在富馬酸綠色化制造、蘋果酸色度消減等技術上取得一系列突破,7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站在新的發展階段回頭望,分批注入的專利權質押貸款,讓安徽雪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云政對“專利貸”這款金融產品充滿感激。
12月6日上午,在位于解放路勝利路立交橋下的雙創示范基地,被大學生創業者親切叫為“方媽媽”的方雯,正和往常一樣和創業青年圍坐在一起聊天。從下崗職工到民營企業家,從跨國公司總經理到蚌埠市民營科技孵化器第一人,她所發起的天使資金和種子資金,已經成功幫助一個又一個創業青年成功圓夢。
在這個全新的產業創新生態體系中,各類創新要素集聚,有效破解了蚌埠難題,更為蚌埠產業發展打造了“活力源和加速器”。
關鍵詞 潛力
聚力創新增強發展后勁
作為安徽科教資源第二大市,蚌埠現有安徽財經大學等高等院校12所,各類職業教育院校34所。擁有中國建材集團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0所、41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14所等國家重點科研單位。
駐蚌單位是蚌埠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我市多個部門組成4個調研組,深入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中電科集團40/41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214所、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學院等26家駐蚌單位找成果、找項目,摸排出一批科技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項目。
為進一步強化駐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撐作用,我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駐蚌單位加快發展的意見》,持續挖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潛能,深化與駐蚌單位的合作共建,進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關鍵一公里”。
下好改革“先手棋”,打好創新“組合拳”。在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中,我市堅持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結合國家、省有關扶持創新的精神,修改拓展本市自主創新政策,一項項優惠政策為企業創新發展添磚加瓦、注入活力,正不斷促進科技、產業、改革成果加快形成。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近期,我市又出臺《蚌埠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兩個中心”建設若干政策意見》,政策意見涵蓋“三重一創”、創新型城市、工業強市、技工大市、人才高地5個板塊共50條。
“創新50條”是我市對省有關政策的有效銜接和拓展,較以往政策具有較大突破。加大扶持力度,為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對超過省政策支持上限部分,市按省政策條件給予跟進支持。聚焦發展重點,針對全市創新發展的痛點對癥施策,著力突破研發投入不足、高企增長乏力等難點。強化個人激勵,對于支持額度小的事項,由對企業的獎勵改為對企業法人代表和工作人員的獎勵,進一步調動企業相關員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作用。
通過政策“干貨”,蚌埠正著力創新驅動,加速產業集聚。如今的蚌埠,一家家創新企業蒸蒸日上,一個個創新團隊奮發有為,一個個創新成果加速轉化……
創新,正成為蚌埠發展的第一動力,為加快建成“兩個中心”、實現“兩個全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記者 李揚)
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來佳開展立法調研
唐山市落實“四個一”全面深化集中交易市場食品安全整治提升
眉山市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接受中央編辦評估驗收
花錢還要看廣告?如此套路引不滿
中央財政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
激活創新基因 發展動力更足
首批00后將迎高考!今年新增這些爆款專業,還有一批紅牌專業要“出局”
黨旗映紅洛川塬
綠地變20米深地下車庫距居民樓約10米 居民心慌
三角鎮全力做好積分管理工作
西部環保領域最大展會下周在蓉召開
我市“強久杯”迎新年環城公路自行車大賽本月30日鳴槍開賽
春節不停工 項目建設忙
提升生態環境 秦王川國家濕地公園建攔水壩
解除第6號大霧黃色預警信號
大沙鎮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加快森林小鎮建設
半年成交4萬套二手房成主角 房價走勢不再跟著庫存走
國網湘西供電公司開展“3.15”供電服務宣傳活動
可怕!南寧一大貨車剎車失靈致連環相撞 八車受損
國內首家DIY智慧銀行在渝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