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這樣的農村景象,是無數人心馳神往的記憶,打造“高顏值”的農村牧區,讓農村牧區人居環境“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也是農牧民群眾的美好向往。九原區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集中力量謀劃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個總要求,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農牧民的美好生活,離不開干凈整潔有序的人居環境。為此,九原區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和生態質量,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九原區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到2020年年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農民環境衛生意識普遍增強。
優化環境衛生 刷新鄉村顏值
“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過去,人口居住分散,環保意識薄弱,缺乏基礎配套設施等是造成農村“臟、亂、差”現象嚴重的主要原因。
“過去,生活產生的垃圾隨便一打包就丟棄在所謂的垃圾堆上,夏天全是蒼蠅,味道難聞,冬天垃圾會結冰,很長時間才會清理一次。”哈業胡同鎮胡同八村的村民向筆者說道:“現在不一樣了,村里每家每戶都有垃圾桶,定期有人來收,現在整個村里的環境都變好了。”九原區投資130萬元在哈業胡同八村建設垃圾轉運站,現有垃圾壓縮設備一套,垃圾收集電瓶三輪車20個,單鉤垃圾箱32個,輻射周邊哈業胡同村、永豐村、烏蘭計六、七、八、九村、梅力更嘎查等8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日均處理量15噸。該項目的建成,徹底改變了過去露天焚燒和簡易填埋的處理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了哈業胡同鎮北部地區垃圾回收處理問題。
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是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的關鍵之舉。近年來,九原區投入2000多萬元購買各類垃圾桶2.65萬個,大型垃圾箱650個,垃圾清運車355輛,建成垃圾轉運站13座,做到戶有垃圾桶,村有垃圾收集箱,鎮有垃圾清運車、轉運站的完整的垃圾收運體系。
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戶分類投放、村分揀收集、有機垃圾就地生態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體系,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推進垃圾減量化、收集分類化和處理資源化。今年,推進5個全區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試點工作,探索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
加大陳年垃圾清理和非正規垃圾堆點排查整治力度。以城鄉結合部、環境敏感區、主要交通干線沿線以及河流、水庫等區域為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禁止城市向農村堆棄垃圾,防止城市垃圾“上山下鄉”。嚴禁露天焚燒、未經防滲處理隨意填埋垃圾。爭取在2018年3個貧困村農村環境整治達到自治區規定標準;11個村建成垃圾中轉處理站及保潔設施;3個村建成小型垃圾處理廠及保潔設施。2020年年底前完成全區所有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任務。
循環利用污水 凈化鄉村土壤
走進哈業胡同鎮胡同一村李美林家,白色矮柵欄圈出的區域格外顯眼,李美林介紹:“這里邊是前段時間政府給安的污水處理設備,家里的污水排出,經過過濾,還可以澆澆花,洗洗東西,平時也不用打理,實用又方便。”
據了解,李美林家安裝的是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采用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工藝,生活污水排出后經固液分離進入厭氧池對有機物進行分解,排出的污水進入好氧池進一步分解,通過沉淀池泥水分離,達到出水水質一級b進行回用。投資費用低、無需外管網、直接與衛生間馬桶連接;無需用電、無需人員維護、占地面積小、安靜無異味;達標后的水通過蒸發方式處理,不對環境產生影響;后期無費用、使用壽命長。
長期以來,村民日常生活污水倒在院子內自然蒸發,或一家一戶式的滲坑排放。人口較為集中、生活污水產生量較大的地區,鋪設了污水收集管網,但未上終端處理及回用設施,集中收集后,未經處理又集中排入環境,既污染了土壤、水體,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又對村民健康構成了危害,因此,補齊農村牧區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勢在必行。
結合九原區的實際情況,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以分散式處理和集中處理為主,其中分散式處理方式采用無動力無排放污水處理系統和微動力微排放式污水處理系統;集中式采用bmr復合生物膜污水處理技術。今年,九原區將在阿嘎如泰蘇木、哈業胡同鎮、哈林格爾鎮共3鎮中的11個村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預計涉及1053戶。
按照國家、自治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包頭市委、市政府相關要求,九原區通過財政“一事一議”項目建設平臺,采用上海交大低能耗生物處理污水設備,對原有污水處理設施進行了改造,在柏樹溝嘎查新建廠房56.25平方米、混凝土污水凈化池247.5立方米、復合生物濾池、高負荷潛流人工濕地120立方米,日處理污水量30噸,實現了對污水的集中就地處理,達到中水等級,可用于農田灌溉,杜絕了原有的污水污染環境。
九原區通過試點打樣,科學合理選擇污水處理方式,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行不同模式的污水處理工作,不僅在村民中贏得一片好評,同時獲得了國家環保督察組的肯定,成為眾多地區前來考察交流的模范地區。
打響“廁所革命” 擦亮鄉村底色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九原區積極推進“廁所革命”,率先開展試點工作,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合理確定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模式。
“我家這剛蓋好的新廁所,真是太方便啦,衛生方面的改善是最大的,從外面看美觀又大方,不光本村人來了,連外村都有好多人來看,大家都說要安哩!”在九原區哈林格爾鎮打圪壩舊村蔡明家,筆者看到了他家新建好的廁所,高3米,占地面積2.2平方米,內部電燈、蹲便器、紙簍等設施應有盡有。
哈業胡同鎮胡同三村的李云小指著自己院內新建的廁所高興地說:“這個廁所特別好,衛生、清潔、沒有蚊子蒼蠅,自家生產的秸稈粉末就能沖廁所,壓縮以后還能當有機肥,現在是免費安裝,好東西花點錢也值得。”
九原區委農村牧區工作部社會事業辦主任劉治國告訴筆者:“根據農村實際,我們選擇安裝農村庭院干式廁所,屬于一體化設施,廁所頂部安裝了太陽能發電板,再通過葉輪轉動將糞便與秸稈粉末攪拌均勻擠壓后,便可直接作為生態有機肥原料,既不用接‘上下水’和通電,也不用供暖(可實現冬季防凍),真正做到了生態、環保、循環利用。解決了多年來旱廁又臟又臭的問題,方便又衛生。”
小廁所牽著大民生。九原區公共衛生廁所改造共涉及4個鎮、一個街道及下轄的52個村。據了解,目前公共廁所的整體數量偏少且幾乎沒有無害化公共廁所。結合九原區現有公共廁所的實際情況,試點工程采用人畜糞尿原位降解技術對現有的普通公廁進行改造。
“當糞便量較大時,可以對糞便進行固液分離,這個通過固液分離蹲便器來實現。對于少量糞便或者固液分離得到的固體糞便,投入已活化的糞便降解專用復合菌種,可通過在降解池安裝機械攪拌槳來增加菌種的降解效率,機械攪拌槳的動力來源于外接家用電源或者增大現在已有的太陽能電板來實現。經過菌種原位降解可得到生物有機肥,回用當地農田,實現人畜糞便資源化利用。”上海領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千智偉向筆者講解道。
截至目前,九原區戶廁試點改造22座,公廁試點改造10座,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認可。預計在今年年底,在阿嘎如泰蘇木、哈業胡同鎮、哈林格爾鎮3個鎮下的11個村對其中的167個普通公共廁所、339個戶廁實施改造,滿足2017年衛生部辦公廳發布的《公共廁所衛生標準(征求意見稿)》中對于城鎮、農村的無害化衛生廁所的建造及衛生要求。
改善農村牧區人居環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難以畢其功于一役,九原區將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任接著一任干,讓農村牧區的人居環境美起來,讓農牧民的生活好起來。
為消費者挽回17萬元損失
順德區國資經驗獲得三水區領導點贊
我市召開第二輪“省實體經濟十條”宣貫會 力促各項惠企優惠政策落到實處
老人摔倒受傷昏迷 民警及時救助
溫嶺4家攤販電子秤作弊被處罰
九原區“三支畫筆”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市駕培協會積極將文明交通進駕校“五個一”活動與理論集中教學工作有機結合
【科技】蚌埠華光集團2017年“雙創”工作喜獲豐收
甘井子區院校食堂“明廚亮灶”達標率100%
春節消費拉升物價2月市區CPI重回漲幅2%以上
安慶市文化館在省首屆相聲、小品、三書優秀作品展演中獲獎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扎實做好機構改革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打造“四最”服務品牌
全省中小學校暑期違規補課專項整治行動取得實效
“花生之鄉”話振興
寧鄉綜治中心視頻會議系統通過國家六級測試
方利旭帶隊參加保密教育輪訓
我市“少年廉校”創建主題活動啟動
來南沙看藝術設計展
全市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工作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