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重大決定。那一年,張智在德慶縣悅城鎮紅地村出生了。在成長的過程中,他與農業的發展同進步,見證了改革開放給農業和農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智見證著農業的發展。 西江日報記者 楊麗娟 攝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重大決定。那一年,張智在德慶縣悅城鎮紅地村出生了。在成長的過程中,他與農業的發展同進步,見證了改革開放給農業和農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時候耕田都是靠人力,每天一大早出門,太陽下山了才回家,一天下來也犁不了一畝田。”張 智 苦 笑 著 說 道,上世 紀 八十 年代,當自己還是少年時,就要下地幫父母干農活,那時的他倍感農業生產方式的落后。
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慢慢地出現了犁田機,即俗稱的“鐵牛”。“當時‘鐵牛’并沒有普及,只是幾戶有錢人家買回來在全村中耕作,每畝收取五六十元的費用。”張智說,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進城務工的農民掙到了錢,也開始添置農用機,如犁田機和收割機。
上世 紀 九十 年代,“鐵 牛”得到大力推廣,20世 紀初,“鐵牛”代 替 耕 牛,耕 牛 基 本 退 出 歷史 舞臺,北 方 的 收 割 機 到 南 方 收 割 成為了常 態,農 業 逐 步 實 現了機 械化。“農業機械化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農村生活方式的變化,農民也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張智說,以往農民 都 要圍繞著土地忙個不停,現在可以用“鐵牛”犁田,插 秧機 插 秧,無 人機噴灑農藥,收割機收割,日子清閑而自在很多。
大學畢業在外打拼幾年后,張智決定回家鄉發展,他考進了德慶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并抽調到了德 慶縣 農 業 局 科 教 股 工作。在縣農業局工作8年后,又調回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擔任辦公室負責人。在一線工作的他,見證了農業向規模化發展,農業科技不斷進步,農產品不斷升級換代,農業也從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的轉變。
他說,以前種 植單一,多為水稻、玉米等作物,后來大規模種植柑 桔、紫淮山、巴戟、何首烏等經濟作物,并在政府的推動下,發展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農民也從土地獲得了更多的收益。
近年來,國家又出臺了很多政策扶持農村發展,其中,土地確權是農村改革最關鍵和重要的一環。如今,農民有了土地承包經營證,可承包、流轉、出租等,帶來更多財產權益的同時,也極大地助推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發展。
“ 讓 我 感 受 最 深 的 是,改 革開放讓農業發展了,農村變美了,農民的思維也跟著轉變了。”張智說,現在的農民已經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獲取,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及時且多樣,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很多農民也通過勤勞的雙手和智慧致富了,農民不 再是“下里巴 人”,而是 成 為有奔頭的職業。
西江日報記者 楊麗娟 特約記者 龍許 通訊員 李均陽
潁東區棗莊鎮落實農村低保資金打卡發放工作
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晉中市餐廚廢棄物管理條例(草案)》立法論證會
時速350公里!武漢到贛州最快將僅需4小時
漢陽高龍表演者用下齒托住60多斤高龍 讓人嘖嘖稱奇!
深入推進專利權質押融資“德陽模式”—— 用創新破解企業融資“痛點”
德慶縣農技中心辦公室負責人張智見證農業從人工到機械化的飛速發展
愛心人士齊幫忙 宿遷“星星的孩子”學前準備班順利結業
不玩飛的了 旅企布局高鐵游
焦慮、緊張、失眠、厭倦……專家為考生考前心理調適支招
獻良策 集智慧 推發展
除冰保暢通
我縣開展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專項督查
薌城:芝山鎮、新橋街道分別開展區人大代表統一活動日活動
寧波市公安局屬事業單位關于取消部分招聘崗位的公告
紀念濟南解放70周年 濟南市博物館百件文物講述濟南解放
1至4月全市經濟運行數據出來了
我市舉行國家憲法日憲法宣誓儀式暨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第二次專題學習研討
溫州地區首次引入“AI+醫療”概念:引入WFO認知系統 輸入腫瘤患者信息 立即出治療方案
京劇名家王連生周日在市圖書館開講